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的时候,都会带有“永”字,但为何十五阿哥却没有?

如题所述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皇帝的避讳,第二个是清朝皇帝的取名规则。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皇帝的避讳。

古代的时候,一般需要避三种人的名讳,第一种是皇帝,不仅是当时皇帝要,还有当朝前面的皇帝也要,不过值得一说的,需要避的是名,而不是姓,姓是不需要避讳的,比如李唐的李姓,杨隋的杨姓,朱明的朱姓。

第二种,就是圣贤,这个就是包括至圣孔子与亚圣孟子,因为孔子的名字叫做孔丘,所以姓丘的都改为邱姓,读到“丘”的时候,要说成是“某”。

第三种,就是本人的父母还有祖父母的名字。比如《史记》作者司马迁,他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名字里面出现“谈”的,就改成了“同”。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他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名字里面出现“泰”的就改成了“太”。

这是避名讳,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尤其这个皇帝的名讳,是全国都要遵守的,而如果皇帝的名字是常见字,那就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不便。

这个时候,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只取单名,因为两字名就多一倍的避讳。第二,就是名字取个生僻字。比如宋太宗原来叫赵匡义,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的讳,就改成赵光义,而当他当了皇帝,他改成了赵炅,毕竟光与义两个字太常见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很多皇帝的名字都是生僻字的原因了。

我们再来说清朝皇帝的取名规则,其实这个规则与明代很像,朱元璋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一直当皇帝,使用了五行命名法,五行相生,生生不息。他们的姓名规则是字辈再加带五行偏旁的字,所以明代皇帝的名字就像元素周期表。

清朝前面几个皇子的命名并没有这样,到了康熙的时候,因为他很喜欢汉文化,所以就采用了类似朱元璋的规则,只是最后面那个字并不是五行偏旁,而是其他偏旁。

比如康熙的儿子是胤+“ 礻”字旁,雍正的儿子是弘+“日”字旁,乾隆的儿子是永+“王”字旁。

十五阿哥叫永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帝,这个永是常见字,如果要避讳的话,就比较麻烦,所以嘉庆帝就把“永”改成了“颙”(yón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