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6天收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一)茫茫人海,有多少人值 得你等待?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与他人建立联系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每个人都很难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人类总是在寻觅、探求、创造同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包括喝水、吃饭、性生活及爱情关系,这种爱甚至和性相互独立。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7年做了一项很有趣的研究,根据研究中的发现结果,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邓肯·沃茨在2001年也重新做了这个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正好符合米尔格拉姆的六度分离理论,因此沃茨把这个现象叫做“小世界现象”。现在发现,在联系更紧密的社会媒体上,分离度可能更小。

(二)单身和恋爱,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无论是保持单身还是投入恋爱,都需要面对不同的责任与利益、成本与收获。

(三)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单身?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作“社会目标”,它可以分为回避社会目标和趋近社会目标。回避目标和趋近目标是呈一定负相关的两个维度,每个人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所不同,可以同高或同低,也可以一高一低。

      高回避目标的人倾向于注意关系中的问题,以回避可能的伤害。他们更关注关系中积极的方面,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低回避目标的人通常不回避关系中的问题,并且能以坦然的态度对待、接受这些问题。他们没有明显的改善关系的动机,也不主动创造成功的机会。

      研究发现,高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回避目标单身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而在浪漫关系之中的二者并无差异。低回避目标人群的日常生活满意度在进入浪漫关系后会有显著的提升,而高回避目标人群在进入浪漫关系前后并无差异。

      所以,如果你觉得单身更快乐,那你就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你更希望有人陪伴,那你就拿出行动,提升自己,主动出击,别再顾忌外界的看法,勇敢地选择幸福指数更高的状态。

      爱是人类的一种普世的基本情绪,就算很多人没学过心理学,从古至今,人们也在用各种方式抒发对爱情的体验。中国古诗有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情呢?心理学家可不甘心止步于主观感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心理学家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研究和分析“爱情”,作者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一) 激情,非理性的生理唤醒

      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认为,人类有两种爱情,一种是“共情之爱”,一种是“激情之爱”。“激情之爱”是指一种强烈的感情,包括强烈的性兴趣、坐立不安的焦虑,以及心动的热情等。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之爱延续的时间一般是6~30个月(不超过三年),它的产生需要以下三个要素。(1)文化期望,鼓励人们相爱。(2)遇到了他(她)理想中的爱人。(3)能够体验到一种强烈的身心冲动。

      在哈特菲尔德看来,激情之爱是一种特定的生理唤醒状态。身处充满快乐和爱的环境中的人很有可能从这种生理唤醒状态中体验到幸福,而那些身处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人则容易从这种唤醒状态中体验到愤怒。所以说,激情之爱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人际关系。

      恋爱需要激情,但是当激情冷却之后,这份感情是否还能维系?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激情之爱”转变成“共情之爱”。哈特菲尔德把“共情之爱”定义为一种互相尊重、依恋、信任和喜爱的感情,这种爱情通常建立在互相理解、尊重的基础之上,比强烈的“激情之爱”更持久、更令人感到幸福,当然,也更难获得。

(二)爱情并非源于性冲动

      人类学家费希尔发现,人类进化出了三个独特但密切相关的大脑操作系统,它们分别控制人类的结婚生子、性冲动的产生和浪漫爱情的产生。她据此认为,“爱”可能由三种不同的欲望组成:性欲、爱情、依恋。实验证明,为了爱的性是最热烈幸福的,为了繁衍的性次之,最差的是为了欲望的性。

(三)爱情,一种乐观的理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研究发现,婚姻的牢固程度是对配偶的评估与其实际情况的差异大小的函数。也就是说,对另一半有强烈的美好幻想的人的婚姻更幸福。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知道了,也许对于大千世界而言,我们只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但在我们的恋人眼中,他(她)尽管明白我们还像原先一样默默无闻,却仍旧愿意将我们看作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依赖的对象,最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无与伦比的美好。

(四)分手的后果,对男性更严重

      虽然很多女性认为男性更关心性欲的满足,但实际上男性对爱情的追求程度跟女性一样,甚至全世界为爱而亡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其比例高达3:1。也就是说,有将近75%为爱而亡的人是男性,而女性只占25%。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心理学教授克雷格·莫里斯做了调查,从数据看,虽然对于分手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女性感受到的通常比男性更强烈,但在内心平静之后,女性的心态恢复得却比男性好。所以,女性往往能够幸福地开始新的爱情和婚姻,反倒是男性有可能会用更长的时间去怀念以前那段感情的美好。

    在这里心理学家提出了“大五人格”,是用来概括人类所有个体差异的5种人格特质:外倾性、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开放性、亲和性/宜人性、尽责性。 心理学家发现,与婚姻关系、幸福感有密切联系的特质是“亲和性”。

*幸福是一种选择 *

      对于维持幸福的婚姻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既不是金钱、地位、美貌、权势,也不是孩子的学习、幸福、成功,更不是轻视、挑剔、敌意,而是夫妻双方的情感交流,是体贴、 宽容、同情、支持,是以积极、感恩的心态来尊重、欣赏对方。那些总是轻视、挑剔伴侣,忽视伴侣的优点、价值和情感需求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婚姻埋下失败的种子。

      人类在婚姻关系中无论做何种选择,只会得到两种结果,不是和另一个人相依为命,就是自己独来独往。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不可能只对对方一味地赞美、欣赏、迎合,但也不应该总是挑剔、批评、怀着敌意。因为我们终究都是希望被陪伴的,挑剔、批评和敌意无法给婚姻带来幸福,只能带来孤独。

      爱的三要素:亲密、激情和承诺。

      用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分歧:①在表达意见之前,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②克制冲动的情绪,耐心解释自己的立场。③发起讨论,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设法达成一致。 提升爱的6个小技巧:1)增加肢体接触。2)重视性生活。3)增加彼此的相似性。4)做一些简单但让人觉得快乐的小事情。5)分享彼此的欲望、志向和梦想。6)培养对婚姻坚定的责任感和信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