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报一个托育园,孩子多大适合上托育园?

宝宝5个月以后都可以选择上托育园了,托育园可以给宝宝专业的养育与照护

 宝宝什么时候上小托班要因人而异。2岁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小托班。

  上小托班意味着宝宝的社会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要独立应对外部世界,对每个幼儿来说,刚上小托班的这段时间都是比较艰难的过渡期,会出现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发烧、睡眠不好等反应,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如果决定要送就要坚持,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难过和哭闹而打退堂鼓,既要体贴照顾孩子的反应,又要与孩子一起度过成长的重要转折期。(宝宝上早教好吗?宝宝有必要上早教吗?)

  如果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不能适应,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亲子活动,接触更多的小朋友,锻炼孩子对于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如果年龄过小、身体不够强壮、气质比较敏感、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不适宜入园的。过早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旦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烙下伤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视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到能够暂离家庭单独融入新环境来决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心理上的适应比身体上的适应更加重要。

二、宝宝上托班延迟是什么情况

 宝宝几岁入托不能一概而论,也要看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心智,以下几种情况家长可以考虑暂缓送宝宝入托:

  一是看孩子的发展程度。如果孩子不太独立,依恋度很高,建议缓一缓。

  二是看家长自己的焦虑程度。如果家长自己很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伤、生病、被人欺负等,建议缓一缓。比如家长去接孩子放学,一看到孩子就很紧张地抱起来,又看又摸,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哪里吃亏,这就传达了一种焦虑,而且会强化到孩子身上。

  三是家庭环境好,代养人比如家里的长辈、请来的保姆有比较好的规矩、适当的引导、有爱心,建议缓一缓。因为1-3周岁的孩子,刚好是免疫力最差的时候,幼儿园是集体教育,比较容易交叉传染;幼儿园人手少,对孩子的个别关注肯定不如家长好。

三、宝宝上托班父母的注意事项

  爸妈应注意什么?

  许多父母都有一种矛盾心理,过度宠爱孩子,因而极度担心初入园会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专家张明红教授指出,孩子在初入园、入托时的哭闹、生病,其实都是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不适应表现。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需要时间去适应。而作为父母,要尝试引导孩子,不要担心让他们接触陌生环境,而要让孩子学着慢慢适应,因为生病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父母不能一辈子牵着孩子的手,毕竟他们要长大、要独立。建议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宝宝的学校,而不是妈妈的学校,妈妈不能跟着去”,让宝宝逐步锻炼自立能力。

  在孩子入园之处爸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入园,孩子、家长都要有心理准备。家长应该用平常心,告诉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每天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有条件也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一下,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种向往。

  2、在9月1日正式入园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锻炼宝宝自己吃饭、教宝宝如何表示想上厕所,如何与老师沟通,比如想喝水、衣服太热等。但是要注意得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像恩恩(大便)、嘘嘘(小便)等家庭用语应尽量调整过来。

  3、放学时不要叫孩子等太久。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宝宝刚入园的第一两个月,家长来接孩子时,最好比幼儿园规定的时候稍早,也就是不要让孩子等待太久,否则孩子容易产生恐惧,排斥幼儿园。

四、宝宝上托班的好处

  一、作息时间有规律了。原来睡觉不规律的“小夜猫”宝宝们,上了托班后睡觉时间非常规律,养成早睡早起和睡午觉的好习惯。

  二、变得有规矩了。在托班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秩序的进行,孩子在慢慢的锻炼中学会听从命令,学会等待!而且变得有耐心,懂得等待排队!不再是没有规矩的乱捣乱的小淘气!如果两个孩子在一起,一个上了托班一个没上,差异会很明显,上的那个很有规矩!

  三、爱上吃饭。很多宝宝吃饭是妈妈头疼的事情,不是弄得满桌满地,就是吃得满身脏兮兮,甚至很多宝宝都不肯老老实实的坐在餐桌前,去了托班,有许多小朋友一起比赛吃,饭量也大了,定时定量,不挑食!原来不喜欢吃的蔬菜也变得爱吃了!原来不好好吃饭的后来也都吃得很好!

  四、戒掉奶瓶的好时机。相信抱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也是妈妈们犯愁的事情,很多小朋友在没去托班之前睡觉前,也抱着奶瓶喝着奶睡觉,没有奶瓶不肯睡,去了之后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而且自己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睡眠了!

  五、自己独立睡觉。在托班都是自己睡一张床,没有妈妈陪,渐渐的孩子就习惯单独睡觉,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觉,开始自己独睡!

  六、学会与人交往。在托班有很多小朋友和老师,可以说那是孩子的一个小小圈子,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孩子就会慢慢学会怎样与小朋友交往,怎样与老师交流!因为要学会交流所以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5
在二至三岁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托儿所。宝宝两岁半后,身体的免疫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新的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不会产生特别强烈的焦虑情绪,免疫力的提高,也不至于让宝宝的身体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大部分宝宝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妈妈会发现宝宝的独立能力显著增强,宝宝的智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宝宝的智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智力的提高还能进一步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2岁半,好奇心很强,他们很乐意主动去探索,在幼儿园里正好可以给宝宝提供这种不同于家庭环境的探索环境,满足宝宝探索的愿望。

而且宝宝在二岁半以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保育室里孩子多,老师有事无暇照顾,孩子如不小心把大小便拉到裤子上,老师一时无法帮宝宝更换,带宝宝就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从此以后,宝宝就会讨厌继续上托儿所。

另外,宝宝分离焦虑症在2岁半以前更严重。把宝宝送到托儿所和父母分开,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极强的不安全感,这对宝宝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我们都是一般等孩子三岁了之后再上托育园,因为那样的话,孩子的发育比较成熟,而且会说话会知道一些事情。过早的把孩子送到托育园,其实是不太方便的,而且孩子太小的话对托育园不太适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1

保山市暖暖家早托园
关注
你想知道的早托园!
04-01 阅读78

0—3岁作为宝宝成长的黄金期,宝宝的脑神经发展十分快速,很多妈妈在这个阶段都会对宝宝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但是在国内,大部分家庭3岁以前的意识不够……那3岁之前应该如何把握这关键的3年呢?托育园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近几年,国内渐渐掀起一股托育园的浪潮,那托育园是指什么呢?托育园与幼儿园区别在哪里呢?


2️⃣托育园和幼儿园的区别

■ 入学年龄的区别:

幼儿园:是3岁以上的儿童,根据1981年10月中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教育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

托育园:是针对0—3岁宝宝的,托育中心主要包括照护、习惯养成以及潜能激发和早期启蒙教育,为婴幼儿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

■ 接送时间的区别:

幼儿园:上午8:00—下午5:00(大部分),比公司上班时间早一点。

托育园:上午7:30/8:00开园,下午17:30—18:00,另设置延时服务,最晚可延时到20:00, 与公司上班时间相若。

■ 教学内容的区别:

幼儿园:标准的学前教育,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及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托育园: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婴幼儿早教,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专业保育及能力培养(开发婴幼儿发展的潜能,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角度出发设定的课程,帮助宝宝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另部分托育园提供托管+早教的服务。

■ 师生配比的区别:

幼儿园:1:12—15的配比,相当于每个孩子拥有0.08个老师,有时候会出现老师忙到照顾不过来。

托育园:1:7−9的配比,基本不会出现老师照顾不过来的现象。另外,新入园的宝宝会有专门的1个老师负责安抚宝宝的分离焦虑。不用担心宝宝不适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1
家长常常疑虑,幼儿园不考试,不打分,究竟能教会孩子什么呢?然而,幼儿托育园却是孩子真正学习入门的地方。在这里,他们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托育园究竟会教会孩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会孩子适应环境

不要以为,适应环境只是对大人而言,其实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幼儿托育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会体验到和家里完全不同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建立“个体”和“集体”的概念,体会到“自我”与“环境”的联系。

二、教会孩子共同生活

幼儿托育园的主要挑战是教会这些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向别人敞开大门,让他们学会与别人相处。孩子慢慢知道,他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的内部;在集体中,大家相互尊重,学会给予和获得。

三、教会孩子独立生活

幼儿托育园帮助孩子在自主的道路上缓缓前进,这是激发孩子学习愿望的必经之路。事实上,如果孩子太依赖别人,就不能产生激发他去开拓生活的小小动力。

四、教会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

1-3岁,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托育园会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并且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这些习惯是孩子未来学习的最佳助力。

五、 教会孩子动作发展

学龄前孩子,运动是最为不可缺少的。因此,幼儿托育园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着孩子身体健康而组织的活动。在这些“动”的过程中,孩子的平衡力、耐力、身体素质得到了额提高。

六、教会孩子解决争端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会和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学习,难免会出现争端,这是让孩子学会处理社交问题的最佳时机,老师会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帮助孩子能够正确解决和他人的冲突。进而学会怎么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保持友谊。

七、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

幼儿托育园里的活动一般分为:运动、游戏、学习、生活四大板块,老师会用动静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们在园里的作息时间,并根据夏令时间和冬令时间做出轻微的调整。所以,孩子们幼儿托育园的生活是相当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学习,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好处。

八、学习礼貌待人

在幼儿托育园里,礼貌教育并不是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而是渗透在孩子们一日生活中的。不仅孩子们遇到老师和保育员都要主动问好,老师们也会互相打招呼,通过身传言教,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礼貌学习环境。

九、学习保护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不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老师会用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寻找并了解周围的危险物品,以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躲避,让孩子们积累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例如:知道运动时怎么避开、别人打你的时候该怎么做,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怎么应对……等等。

十、教会孩子乐观向上

乐观向上,是一个人生态度。并不是说,人生态度只是对大人而言的,小孩子也一样面临人生态度的确定。在幼儿托育园里难免要遇到一些比赛或竞争,会有输有赢。 在幼儿园里难免要遇到一些比赛或竞争,会有输有赢。所以,乐观对待成与败,永葆积极向上的品质是决不能忽视的
第4个回答  2020-11-01
第一,具备自理能力。这是上幼儿园的基础,是一个独立的孩子必须具备的技能。能够自己穿衣服、吃饭、解决大小便等生活技能,才会让幼儿园的老师省心,更让父母省心。因为小孩子的事情本来就多,如果孩子连这些基本技能都不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可能还会劝孩子退学。这些生活技能是在家里的时候父母应该教会的,幼儿园是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二,具备语言组织能力。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表达饿了、困了、上厕所等情况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基础的语言系统,自己有什么事情会主动征求老师或者向老师诉说,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定能够应对自如。

第三,具备社交能力。小孩子想要和同龄人一起玩,而且能与同龄人和谐相处,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社交能力,去幼儿园能够教导更多的朋友,让他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妈们注意了,如果你家的孩子具备了以上这些技能,说明他在幼儿园已经能够应对自如,是时候让他去上幼儿园了。但是在这之前,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不能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应该照顾到其他人的感受,学会分享。因为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儿园交到更多朋友,才不会被孤立,也更受幼儿园老师的喜爱。如果没有具备这些能力家长们应该稍加引导,不能在孩子还为具备自理能力的时候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样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等。所以,想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先看看孩子有没有满足这几个条件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