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经济的发展都与交通的便利性和运输业的进步离不开关系,两者共同发展。每个经济繁荣的朝代其对应的交通运输业在当时肯定也是先进的,从原始时候的一人一马一驼队到现在数百吨级的货车、一日数千里的飞机、千万吨级的轮船,进步何其大。
而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内部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交通运输都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便是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话,可见交通对民众生活的必需性。
历数古代几次重要的交通发展,可以探知先辈们对交通方式的发展变化,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古代都城和重镇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原因。
一、古代交通工具变化
古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上古时期人类全靠手提、肩炕、背负等,后来在驯化了动物之后会让动物来托运货物。再后来就有了车,车的出现使得运输货物的量大大增多。
因蒸汽机等机械动力的方式传入国内很晚,所以直至清朝结束,古代的车还是以牲畜作为动力来拉运货物。船的发展使得运输的货物量远远超出了陆地运输,所以经济高速发展的唐宋及其以后的朝代,用船承载货物成为了重要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1.车的种类及变化
《考工记》中有记载“察车自轮始”。从轮的出现后,从商代的独轮车到商末周初的四轮车,再到四轮马车。但局限于动力源和材料加工的限制,承载货物的能力上并无太多的提高。而拉货的货车,从早期的人力独轮车,到畜力的双轮车,再到四轮车,载货量也越来越多。
汉代以后多用牛车拉货,一是因为马在力气上不如牛大,二是马车一般为权贵们的专属交通工具。《续汉书·舆服志》中记载汉代车舆制度中规定“贾人不得乘马车”,贾人既是“商人的意思”。牛车拉货量大而且虽行动缓慢但有点在于平稳安全,在某些时期甚至成为文人官僚们出行的主要工具。
短距离的货物运输或者贫穷偏远地区的百姓多采用独轮车,牛车和马车虽然载货量多、节省人力,但是只能在宽敞的大路上行驶,不能在山路或者小路上行驶。因此一直到近代,独轮车都未被淘汰。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一种“木牛流马”,据考究便是一种独轮车,在巴蜀地区的山路上运输粮食货物相当方便。
可惜古代各个朝代并不重视对车的研发和改进,所以即便到了经济条件不错的明清时期,车的整体外形和功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二十一世纪后的一些农村还有着骡车或者驴车拉运农作物。
2.造船的进步
相对车而言,自古以来我国船的发展是很大的。从原始时期的独木舟到殷商时期的木板船、再到春秋时期的战船,发展的方向主要是为了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秦朝时期始皇帝派徐福到海外寻取仙药,可见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相当强大,能够在海上远航了。
两汉时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后,随着海上贸易的需要,已经能够造出五六十吨的木船了。至唐宋两代,这个时期的福船和沙船分别成为南北方海运的主要船型,唐宋时期造船技术成熟,造船基地增多,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当时船的形象。
唐宋时期商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季风作为动力远洋贸易,商船的活动范围覆盖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一度发展到非洲。
元明时期军事力量强盛,水上战斗已相当完善,动辄成千上万的战船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船体结构相当完善,龙骨等契合结构已领先世界。至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船只数量之多、体积之大、船体之坚固、载人数之多均远远超出他国。
明中期以后,开始闭关锁国。《明史·食货志》中写道:“严禁濒海居民及守备将卒私通海外诸国”。自此以后造船技术发展趋于缓和,基本停步不前。
二、水陆交通路线的发展过程
水陆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对道路的开发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偏远地区的联系,加大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使货物得到更好的流通,商品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
1.陆路的发展
自古以来历代都重视交通道路对国家的重要性,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国时期,对道路、山路的开发目的主要是便于管理各地,战时方便率军奔赴前线。秦朝花费近十年的时间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重要城市的驰道。
汉朝时开发的丝绸之路是最早的商路。丝绸之路贯彻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是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时期,唐代高僧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取经并写下了一路的见闻《大唐西域记》,为了解当时社会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唐朝以后的朝代,多是在唐朝道路的基础上,更加的细化一下各大城市之间的大路,大城市通往各个县或镇的小路。并把主干道向内蒙、兰州、四川、西藏、云贵等国内地区和东亚等周边国家,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2.水路的发展
作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水路航道的发展一致很受古代政府的重视水路的发展主要包括内陆中的河道和海上的航道。在天然河流方面,黄河和长江一直是重要的水运航道。
内陆的河流上主要表现在对河道的拓宽发掘和开采运河。秦朝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还兼具水运的功能。
隋朝开采的大运河虽然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却沟通了南北,大大促进了漕运的发展。唐朝的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就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后来的几个朝代分别对运河做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至于大运河的价值在今天仍有体现。
航路的发现则促进了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的交流,以及国内与海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汉代不但发展了陆上丝绸之路,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甚至多瑙河流域和非洲地区的商品贸易。
水路的发展使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闻明海外,在内部而言,北方和南方的联系大大加强。从宋代以后,渐渐确定了南方发展经济,北方发展政治和军事的策略方针,繁荣的江南地区直至今天在经济上依旧领先全国。
三、交通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的朝代其交通运输业也都是相对发达的。
比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从画里可以看出道路宽阔,路上有托运货物的骆驼、二三十匹马拉着一车的货物,牛车、独轮车络绎不绝,河流上乌篷船、货船、商船、客船多达二十八艘,可见宋朝的交通运输之发达。
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程度
元明清时期的都城为北京,开采的运河北路段东移,导致原来路段经过的城市如开封、洛阳等相继渐渐衰落。而新运河经过的城市淮安、临清经济却繁荣起来。
当时的淮阴原先甚至算不上村庄,明朝贯通了清江浦河以后逐渐发展成了重要的渡口,清朝时成为河道总督的驻地,与扬州并成为苏北的两大都会。
而伴随着海运兴起的城市有大连、青岛、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交通运输路线的变迁也会淘汰旧的商业城市并新兴起一批新的经济都会。
宋元时期江南的发展与其便利的水运有关,长江以南降水量大、河道遍布,水运非常方便,从唐宋时期以漕运的方式到京城缴纳税粮,故称江南地区的税粮为“漕粮”。
江南不但经济发达,而且粮食产量高。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初年宋朝时对江南征收的漕粮占总漕粮的82%,当时谚语唱道“苏湖熟,天下足”。
总结:在古代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也影响着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新航路和新道路的开辟保障了与周边国家的商品贸易。只有不断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才能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的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