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Entity-Relationship)方法,即实体―联系方法,于1976年由P.P.S.Chen提出,其方法是用 E-R图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E-R方法面向现实世界,可以有效而自然地模拟现实世界。E-R方法的三要素是:实体(entity)、属性(attribute)、联系(relationship)。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实体是信息世界的基本单位。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例如,一本书的属性有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等,一个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
联系――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3类:一对一联系 (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一本书的属性有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等,一个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 : n或m : n)。
总结:
1、E-R方法的三要素是实体、属性、联系。
2、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3、用 E-R图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
注意事项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3类:一对一联系 (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