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的藏的意思是躲藏,藏起来的意思。
藏龙卧虎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藏龙卧虎”的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词语出自: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藏龙卧虎”。大体说来,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其作品多为宫体诗,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他的五言、七言开唐代新体诗之先河,而骈文更是集六朝之大成而垂范于后世,有《庾开府集》传世。清人倪瑶作注,改称为《庾子山集注》。在庾信后期的创作中,最受后人关注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围之作。
藏龙卧虎造句:
1、我们家乡出了不少名人,那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2、中州这一带地方,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
3、江浙一带人才辈出,从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
4、我们家乡人杰地灵,历来都是藏龙卧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