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流程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为了吸取工作中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和自己对设备项目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就工作中一些经验,来总结一下设备项目开发中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要求输入

首先我们要先得到的是一个什么要求的输入。

客户要求的输入一般是以什么为体现呢?

产品一般会以3D数据的形式给到工程师。

工程师拿到数据后需要去确认是否能够按照经济性原则、过程可靠性原则,把这些东西做出来。这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可行性分析。

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客户端,他们会有自己的标准和规则来满足他们的生产要求,那他们的标准和规则是什么?他们的工厂生产制造的工程要求是什么?都是需要前期要求输入的时候去找到并核对的。

二、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的作用是来保障我们能做到要求或者做不到要求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提出来,去做一些偏差放行。

首先要进行仿真模拟,比如说像一些CAE或者模具做一些模流分析或者延展分析。

仿真模拟目的是做出可行性评估,哪些数据面开发是做不出来的,工程师可以提出一个要求或建议,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模具的复杂性来提高经济性。

其次是节拍计算,就是计算该设备的动作时间以及操作工的工作时间是多长,能知道这一道供需需要做多长时间,这个跟前面的可行性评估是绑定起来的。

最后是人机工程,人机工程就是分析操作工在操作这个设备的时候会不会受到机体的损伤,正规企业都是要做的,而且很看重的这方面。这方面如果有问题的话,都会要做一些调整。里面还包含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这些在前期分析中都是需要体现的。

三、设计及制造

作为产线方,理论上我们也应该做到的是模块化设计。

把设计做一个模块化,过程要可靠,产线要稳定,是我们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其次就是标准的装配工艺。一般是先设计出来,在模块化设计好了之后,接下来装配的一个整体制造工艺也要标准化。

如果制造的质量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整体设备运转不能按时进行。上电或者是按时进行设备的试运转出现了问题,其实都是来自于质量工艺或者说制造工艺出问题了。

制造完成以后就是试运转,系统试运转第一步可以不带产品可以去运转。

不带产品运转,检查完安全后。我们就要看它带产品能不能去稳定地去进行运转。

这就是一个概括下来的整体的开发流程。

一般在汽车行业的话是要求设备制造商进行8小时的运转验收,来去看它的一个是节拍和稳定性是不是ok。

所以设备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难达到的。

在这之后,设备或产线需要发运到客户的现场端。现场端要进行现场安装,这里面有一个拆除再安装的过程。

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个模块化设计,同时要不断地去把这些需求去化成内部的一个标准去做。

四、“交钥匙”工程

在验收“交钥匙”环节中,现场的工作很重要。因为最后的验收要拿到尾款。

在现场安装完,需要完成安全检测。

开机以后,需要去给设备使用者做培训,陪他们一起做试制,在工厂内等到他们的产品稳定下来,做一个试跑,做两小时或者是8小时的一个市值运行,去评估他们产品的稳定性,最后确认是否可以去验收这一台设备或者产线。

一般这个工作做完以后,就可以拿到尾款。

关于售后服务,也是需要设备供应商去提供的。

所以如果前期挖的坑越多,留下的问题越多,将来售后服务划出的代价也会越多。

这整条线它的价值集中地,一直都是在前期的。前期越标准化,前期考虑的因素越完整,后期是越容易落地,越容易得到验收。

质量检测

设备项目开发的质量检测环节需要检查什么?

1、进科检测:检查是否损坏

2、零件制造阶段检验:检查功能性是否具备

3、模具装配阶段检测:检查装配质量是否合格

4、试模阶段检测:一般都是会问客户要几个自己先做一下

5、设备出货前检测:设备出货前的检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存在的问题点都拦在“家里”。在装配阶段形成的项目问题,都必须在出货前全部解决掉。

上海煌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3
  第一,设备使用流程: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第二,设备维护流程: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