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一十五烧纸钱

如题所述

中国人一般都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过大年期间祭祀。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十月初一,指农历十月第一天,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因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为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扩展资料:

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其实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

纸钱历史

中国南朝齐之时鬼神和葬礼及扫墓时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币”之一。又称冥钱。一般是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烧纸等。南朝齐之时,人们普遍改为以纸寓钱祭灵。此俗一直沿习至今。人死后头七返家探视。 出自 《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密法)。

南北时期道家与佛教展开辩论,道家主张神灭论;佛教主张神不灭论。

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参考资料:

烧纸钱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3
这个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传统规律。天地人依此进行着。源于何时无从考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1
  初一十五烧纸钱的原因是给过世的亲人送阴间的钱,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当然这种说法迷信程度居多,阴间的人也不可能需要阳间人给送钱。
  佛教中的“盂兰盆节”是在七月十五日举行,又因为初一是每个月的第一天,选择初一十五这个特定的日子烧纸钱。
  中国有在清明节祭祀先人的传统,除了供养食物,还会烧纸,就是所谓的“冥币”,但是作为一种习俗传了下来。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两者相结合,慢慢演变成了现在初一十五烧纸钱的做法。
第3个回答  2021-02-26
中国人一般都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过大年期间祭祀。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十月初一,指农历十月第一天,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因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为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中国人一般都在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过大年期间祭祀。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
  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十月初一,指农历十月第一天,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因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为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