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按形成分为几类

如题所述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种类型: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扩展资料:

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彼此都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当时间和地质条件发生改变以后,任何一类岩石都可以变为另外一类的岩石。

当原始物质经过热的作用或压力的减低,可产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沿著地壳的裂隙上升至地壳的浅处,或经由火山喷发至地表,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

已存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长时间在地壳深部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也有一部份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受了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变来的。

在地壳深部的变质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可产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为岩浆。有一部分的岩浆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亦可再熔融为岩浆,岩浆经结晶作用后又造成了新的岩浆岩,如此循环不已,形成地质大循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岩石分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

沉积岩,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

变质岩,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扩展资料

岩石的形成

地球形成之初,成了山石,经过风化,变成了岩石。接着就变成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几亿年过去了,世界上就有了无数岩石,正在向定量方向发展。

岩石的性质

岩石工程性质无怪乎就是物质成分(颗粒本身的性质)、结构(颗粒之间的联结)、构造(成生环境及改造、建造)、现今赋存环境(应力、温度、水)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是岩体,则取决于结构面和岩块两个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构面起着控制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岩浆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积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质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03
① 火成岩 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 超基性岩 (SiO2 ,小于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于65%)和 碱性岩 (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② 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 砂岩 、凝灰质砂岩、 砾岩 、粘土岩、 页岩 、 石灰岩 、 白云岩 、 硅质岩 、 铁质岩 、 磷质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以火成岩为例,基性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等有关;酸性岩与亲石原素如钨、锡、钼、铍、锂、铌、钽、铀有关;金刚石仅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铬铁矿多产于纯橄榄岩中;中国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盛产钨锡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及铌、钽、铍矿床。石油和煤只生于沉积岩中。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的铁矿具有世界性。许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北京的汉白玉(一种白色大理岩)是闻名中外建筑装饰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艺美术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许多岩石还是重要的中药用原料,如麦饭石(一种中酸性脉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药用岩石。岩石还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异洞都与岩石有关。我们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爱石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逐渐变成广大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依据岩石的形成条件,天然岩石可分为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沉积岩(也称深成岩)、变质岩等三大类。

    岩浆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上升到地表附近或喷出地表,经冷凝而形成的。前者为深成岩与浅成岩,后者为喷出岩与火山岩。岩浆岩是地壳中的主要岩石,约占其总重量的89%。深成岩构造致密、晶粒粗大、表观密度大、抗压强度高、耐磨性好、吸水率小、耐水性好、抗冻及抗风化能力强。属于该类的岩石有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等。浅成岩为岩浆在地表浅处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其性质与深成岩相似,但由于冷却较快,故晶粒较小,如辉绿岩。喷出岩为骤冷结构物质,内部结构结晶不完全,有时含有玻璃体物质。当喷出的岩层较厚时,其性质类似深成岩,如玄武岩、安山岩。该种岩石若形成较厚的岩层,则多为致密构造;当喷出的岩层较薄时,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结构,但也具有较高的工程使用价值。喷出岩硬度大,抗压强度高,但韧性较差,性脆。

    沉积岩是原来露出地面的岩石经自然风化后,再由流水冲积沉淀或距地表不太深处经压固、胶结、重结晶成岩而成的。沉积岩虽在地壳中只占总重量的3%,但分布却占岩石分布面积的75%,是地表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沉积岩多为层状结构,与深成岩相比致密度较差、表观密度较小、强度较低、吸水率较大、耐久性较差。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和页岩。

    变质岩是由原生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及运动等变质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在变质过程中,岩浆岩既保留了原来岩石结构的部分微观特征、又有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重结晶特征、还有变质过程中造成的碎裂变形等特征。沉积岩经过变质过程后,往往变得更为致密;深成岩经过变质过程后往往变得更为疏松。因此,不同变质岩的工程性质差异较大,这与其变质过程与内部结构等有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成分,虽然和岩浆岩相比稍有逊色,但是根据其占地壳总体积约27.40lo的比例来看,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作用也相当广泛。

第4个回答  2015-10-21
岩石按形成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类。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所有组成物质都呈现熔融状态的流体,名为岩浆岩。
2、沉积岩也称水成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由颗粒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
3、变质岩指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可以互相转化。火成岩经沉积作用成为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再次成为新的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可被熔化,再次成为火成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