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诗词中的典型意向的探究】 的 内容简介

100字左右

  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通常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像。在诗歌中,意象通过语言的表现达成心像的图画效果,具有象征及构成意境的功能。
  关键词:意象;诗歌;象征;意境

  意象在古代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后来逐步用于对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评论及美学研究中。美学和文学研究中的意象,指的是作者将自己的审美意象通过语言媒介外化和固定下来的艺术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一种可以表现抽象观念或审美理想的对象,同时又是具有高度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对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
  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阴阳配合而成以概括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意象作了如下界定: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可得知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比如说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中说:“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昕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中也有这样的描述:“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他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因此,只要提及梧桐这个典型物象,了解汉文化的人就心领神会。知道作者是想借梧桐抒悲伤凄凉之情。读者和作者也因此很容易就达到了思想上的沟通。
  有人常把意象和意境混为一谈,事实上,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意象是表意之像,即为艺术典型。它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客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主观而且抽象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有这样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风、月、蝉、鹊都是及其平常之物,可以被感知,具体而且直观,是可以表达舒爽清幽的夏夜景观的意象。然而作者把这些夜间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于平常中见奇妙。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自然也就引起了“别枝”摇曳。此外,“半夜鸣蝉”也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当“清风”徐徐吹拂时。往往感到特别的清幽。“惊鹊”和“鸣蝉”就有了动中寓静之妙。他们沐浴在“半夜”“明月”的清辉中,恰如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所说的被“这明空的夜色的柔和情趣所浸润”。作者巧妙地运用风、月、蝉、鹊等平常之物组合到一起,营造出了一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的意境,而这种感受是通过风、月、蝉、鹊等意象诱发出来的,是读者的体悟。
  意象通常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风雨阴晴等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社会意象中又包含文化意象。文化意象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意象,指的是那些蕴含着独特文化意义,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且含义相对固定的文化符号或者说艺术形象。很多文化意象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它是记录文化的语言符号,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是世界各民族观察、分析外部世界的心灵果实。凝聚着人类的经验和智慧,也高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集体意识。绝大部分文化意象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其特性比较突出。比如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有啼血之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诗歌中,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杜鹃这一意象,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借杜鹃(子规)寄寓离别感伤之情。由此可见,在汉文化中杜鹃即成思归及哀怨的意象。任何有汉文化背景的人在看到这个词语时,很容易产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共鸣。然而在英语中,杜鹃即为一种普通的鸟类,并无此类寓意。由此看来,对于一些趋于一致的认识、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都可能成为某种文化中所特有的文化意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1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 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器物类
玉:高洁 故地重游 脱俗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磐石:坚定不移
须眉:男子
珍珠:美丽 无瑕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丝竹:音乐 知音
汗青:史册
巾帼:妇女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桑梓:故乡
三尺:法律
青鸟:信使 爱情
轩辕:祖国
寸管:笔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漂泊"之感的意象:
浮萍,飞蓬,孤雁,船等.

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山林" 宫阙"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 "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时, 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 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纯朴隐逸。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大漠:荒凉 ,空旷,孤独
大江:豪放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