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年化利率

如题所述

“月供低”诱因,“砍头利息”陷阱,各种费用.鉴于贷款市场的乱象,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要求所有贷款产品都要明示年化贷款利率。
央行公告中称,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通过网站、手机使用、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明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予以载明。他们也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该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据悉,本公告所针对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公告鼓励民间借贷参照公告执行。
“新规有助于防止借款人陷入各种借贷陷阱,更好地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近年来,贷款价格不透明的问题备受诟病。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一些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以“低利率”诱导消费者借款。同时,他们在放款时收取“砍头利息”3354,在放款时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这导致借款人在放贷时对真实利率水平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误判。
董希淼表示,利率是贷款的价格,是贷款产品的核心要素。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经济体一般都有明确的监管规则,要求贷款机构明确披露真实的贷款利率。比如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不仅要求贷款机构披露利率信息,还要求以书面形式在显著位置标明。
央行公告要求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以年化利率的形式全面准确披露年化利率。董希淼认为,这将有助于借款人对真实利率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公告中强调,贷款利息及相关费用应当列明。公告明确,贷款年化利率以向借款人收取的全部贷款费用与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和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种费用。借款本金应在借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分期偿还本金的,以每期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对此,董希淼认为,这将有助于打击各种“砍头”行为。公告要求,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和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将打击部分贷款机构以“低利率、高手续费”的形式对借款人的盘剥。
对于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来说,央行新规具有积极意义。某消费金融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新规对于“循规蹈矩”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在行业内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促进消费金融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银行要6.7%年利率贷款给朋友三十万,可以用三年,划算吗?
根据最新1期LPR利率,银行给三年期贷款利率6.7%已经高了,显然是不划算的,这个利率偏高。
最新LPR利率
根据5月20日国家公布的最新LPR利率情况来分析,银行短期贷款利率达到6.7%确实不划算,已经超过了长期贷款利率。
如上图,这是自从国内实行LPR以来的走势,最初一年期LPR利率为4.25%,五年期LPR利率4.85%!
而当前最新一年期LPR利率为3.85%,五年期LPR利率为4.65%,这是当前最新的LPR利率情况。
为什么银行给出的三年期贷款利率6.7%不划算呢?
上面已经知道当前一至三年期的短期LPR贷款利率是3.85%了,根据这个最新利率来分析到底划不划算?
最新的短期贷款利率是3.85%,而银行给的贷款利率6.7%,银行相当比LPR利率高了2.85%,银行给的贷款利率是上浮了74%,这个上浮力度非常大,显然不划算。
如上图,这是今年5月份银行的贷款利率情况,短期贷款利率为4.35%,中期贷款利率是4.75%,长期贷款利率是4.90%,这是当前银行贷款利率表。
而这家银行三年期中期贷款利率为6.70%,同比当前各大银行的中期贷款利率4.75%还高了1.95%,意味着贷款100元需要多支付1.95元,根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来分析都不划算的。
贷款30年,按照年利率6.7%,3年时间需要支付多少利息?
如果按照这家银行给的贷款利率6.70%来计算,贷款30万每年需要支付利息为:30万*6.70%*1年=2.01万元,如果贷款3年的话,总利支付利息为2.01万元*3年=6.03万元,这个贷款利息比较高了。
假如按照5月20日最新的LPR3.85%来计算,贷款30万3年时间总结支付利息为:30万*3.85%*3年=3.456万元。
假如按照当前各大银行最新中期贷款利率4.75%来计算,贷款30万元3年总支付利息为:30万元*4.75%*3年=4.275万元。
总结分析
通过计算总利息得知,按照银行给的三年期贷款利率6.7%来计算,贷款30万总利息为6.03万元;按照LPR贷款利息为3.456万元;按照银行实际贷款利率计算总利息低4.275万元。
同样贷款金额和贷款时间,不同的贷款利率,最终贷款利息相差太远了,可以完全说明中期贷款利率6.7%太高了,不划算,可以找到更低的银行贷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