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四年有一个闰年

如题所述

这个和月亮周期有关
四年下来,有个零头余数的,四年累计下来正好是24小时,多了一天
闰年(leap
year),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一个回归年(一年的实际长度有多种表示方法,恒星年最接近真实值,但回归年较常用)大概有365.2422天,若一年按365天算,每四年约少近一天,每四百年少月97天,故四年一闰,世纪年(整百年)只有能被四百整除的才是闰年,闰年的二月多加一天,这样每四百年刚好有97个闰年,历法上的年平均天数便为365.242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便十分接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3
一年是365天零6小时左右,
这样算起来,每四年多一天零几分钟,而每过100年又会少一天左右,所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而到了世纪年,则要减少一个闰年,每400年又会有一个闰年,

比如
1896年就是一个闰年,1900年就不是闰年,而2000年又是一个闰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4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所以四年于2月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数也是平年。
扩展资料:
农历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
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3至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闰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