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空转

如题所述

资金空转。

简单说,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事实上“资金空转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资金融通的环节被拉长了”。目前的主流论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资金只要不是直接从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那么最后流向实体经济那个环节之前的环节都视为“资金空转”。

“资金空转”其他的表现,还包括一些企业获得了信贷资金、上市募集的闲置资金等,却不投入生产而是用来购买理财产品;一些企业用借来的新钱偿还旧债,等等。资金空转会加大金融机构风险,毕竟银行系统间各金融机构之间都是互相用信用担保,只要有一端发生严重问题,容易牵扯多个金融机构,产生系统性风险。

银行作为间接融资机构,责任就是收集人民群众的小额闲散资金,再集中贷款给企业,让社会上的钱流动起来,提升资金融通的效率。银行的盈利模式是赚取存贷差,这当中还要覆盖掉运营成本和坏账风险,什么是坏账?就是那些贷出去却收不回来的贷款,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说白了就是贷款的企业利润实在不高,还不起钱。

银行是个高杠杆的行业,它既要提防流动性风险,也要去控制坏账的风险。所以有时候,银行的钱是不敢借给企业的,因为它们行为坏账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资金是有成本的,除了必然的风险准备金外,其余的钱应该尽量拿去放贷,不然会成为“死账”躺在那里,企业又不想借,那能怎么办的?

唯有在银行系统内部流动,大家互相借钱,互相起息,互相吃息差,然而央行放的水,却没能流入实体经济,只能在银行系统内部空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金空转。

举个例子,活期存款存在银行,利率是0.35%,但是你取出来存到余额宝里,余额宝把你的钱做成协议存款再存到银行里,你的收益率就是4到5个百分点。对银行来说,资金还是那些资金,成本却上升了十多倍。

再举个例子,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是6%,但是许多需要资金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企业得通过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方式,辗转贷出款来。这期间,钱从一家银行到另一家银行,再到信托,再到实体,中间每一个环节都要收半个点到一个点的信用费,"推高资金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