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大声吼孩子,孩子真的会变“愚钝”?造成的创伤不可逆转

如题所述

明旭又被妈妈吼了,这好像已经是每天的“家常便饭”了,从明旭能够记事时起,只要明旭做事不尽妈妈的心意,就会被妈妈“吼叫”半天。小时候,明旭只能乖乖地站在那里听妈妈吼,虽心中愤愤不平,但却不敢表现出来。而现在,明旭内心爆发出一丝丝想离开的念头。

明旭妈妈偶尔也能感受到明旭情绪的变化,想要控制下自己,但总是控制不住。好像是开车速度快了,惯性也大,刹不住车。后来,明旭妈妈发现,明旭的成绩是 一天不如一天,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逐渐下滑,原本在班里排名是中上游,现在都快滑落到倒数了。明旭妈妈意识到事情有些严重,但却不知道根源在哪里。

据有关数据统计, 90%以上的家长 都曾经对孩子有过吼叫的行为,因为熊孩子们的许多做法太过让家长生气,不将 嗓门提高八度,还真“镇”不住那些熊孩子 。其实,许多家长吼过之后也是有悔意的,就像明旭妈妈那样,但遇到事情之后,还是会吼。这些家长不知道,经常被吼叫的孩子,脑子真是会变笨的。

1、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令人吃惊。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马丁·泰彻带领自己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跟踪了数十位长期遭受家长语言攻击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其 大脑左侧负责语言智商的区域增值达到了14% ,这一现象的结果被科学家解读为,长期在吼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 抑制 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

2、长期吼叫致使孩子记忆力下降。

2018年,泰彻教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家长吼叫下的孩子,其大脑中 海马体的体积 与对照组相比,有缩减的倾向,这一变化导致孩子左右脑的开发不完全,从而影响到了孩子智力的提升,经过测算,被语言暴力包围的孩子的智商比没有经过吼叫的孩子要 平均低12分 ,体现在记忆力下降。

3、孩子变笨是不可逆转的创伤。

通过研究,泰彻教授展示给公众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值得每个家长深思。孩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在不断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很不完全,一旦受到家长吼骂、责备、大声叫唤等刺激之后,就会高度紧张而引发结构性变化,而这一变化,还是不可逆的,所以,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会记忆力下降,也就是常说的,变笨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 “恶语伤人六月寒” ,其隐含的道理可能谁都明白,但在实践操作时,就做不到了。这就需要家长们也要提升自己的 素质, 不能光想着让孩子进步,自己却是原地踏步或者还后退。要知道,长期被家长吼叫过的孩子,不单单是记忆力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孩子变得暴躁。

孩子经常被语言暴力攻击,心中产生的愤怒是不言而喻的,当这些愤怒无法排泄出去,就会积压在孩子的内心,久而久之,对其性格肯定会有所刺激,孩子的脾气会变得更为古怪,也会越来越暴躁,甚至会将 自己承受的怒火发泄到同学身上 ,或者是比他更小的孩子身上。

2、孩子变得自卑。

大家都知道,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自信,而与此相对的就是,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存在多种心理问题。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其实是处于被打压、被压制的状态的,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怎么能够更加强大呢?自卑就会深深地扎根。

3、孩子变得消极。

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是得不到家长承认的,无论孩子怎么努力,都会感觉到还没有做好,还没有让家长满意,在有了自卑心态的基础上,会对做事情产生消极的念头,心想,反正怎么努力都不合家长的意,那谁还会继续努力向前呢?

在对孩子吼叫这件事情上,家长是责任主体,因此,要先进行改进的就是家长本人。家长首先要找到自己发脾气的原因,是将工作上的不满带回了家?还是自己本身的脾气就不好?无论如何,家长在大声吼叫前,一定要为自己预留一个缓冲地带,让自己深呼吸,想清楚了再做。同时,在冷静下来后,做到以下几方面,不吼不叫就能和孩子有效沟通。

1、放低姿态,主动沟通。

好的家庭氛围都是由许多细小的环节构造起来的,家长想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才去补救、实施的。平时,家长就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可以主动询问孩子的需求,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当家长增加了对孩子的了解之后,可能也就能够理解孩子的许多行为了,也就不会因看不惯而吼叫发脾气了。

2、不在外人面前说教孩子。

某些家长一着急,教训孩子可能会不分场合,一种是当着外人,或者是亲戚,或者是同事等等,一种是在公共场合。在这些情况下,一旦爆发矛盾,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面子上都会受到影响,最后就不太好收场。若孩子的确是在公众场合犯了错误,家长也要学会暂时将此事放下,随后在较为私密的空间和孩子进行交流。

3、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点。

孩子们都是认鼓励的,当孩子受到家长的表扬,其内心不知要高兴多长时间呢,所以,家长不要眼睛总盯着孩子不足的地方不放松,而也要学会看到孩子好的地方,只要孩子在某一点上有进步,就可以表扬孩子,从而激发孩子内心的前进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育儿 寄语:

家长在带孩子过程中,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家长是利用自己曾经掌握到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引导、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孩子形成对抗的关系。家长要将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就容易放平心态,多从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以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冲突来解决和孩子间的问题。

今日话题互动:各位家长,您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吗?您在吼叫时观察过孩子的表情吗?您对孩子又是怎么平等交流的呢?欢迎您留下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父母必修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