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

如题所述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已出现了统计的萌芽。在国家产生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征兵、劳役和税收,需要了解人口、土地、粮食和牧畜等的数量。最早的统计是从人口和土地的计量开始的。在封建社会中,统计已略具规模,但总的说来发展缓慢。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逐步社会化,统计逐渐扩大到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方面。在这种统计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开始总结统计实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统计理论知识,产生了统计学。现在,一般公认的最早的统计学著作,是英国W.配第1676年所著的《政治算术》。还有差不多同时出现的德国H.康令(1606~1681)所著的《国情论》。此后,在统计学说史上形成长期并存的“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两大学派的共同点,在于都以社会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不同之点,在于是否把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经过两百年之久的争论,到19世纪中叶,统计学作为一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的科学才得到社会的公认。在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的争论还没有完全解决时,比利时的L.A.凯特尔(1796~1874)在他的《社会物理学:或试论人的才能的发展》(1869)等著作中,把概率论引入了统计学,开辟了统计学的新领域,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即数理统计学。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是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通用于研究随机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体系。数理统计学在近几十年中,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统计学派则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研究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K.马克思和F.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统计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在领导第一国际的革命运动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统计,作为了解各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制定国际工人运动战略策略的依据。列宁曾指出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之一,是国家监督的重要工具之一。他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统计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并把“注意基本的统计”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