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是什么意思?

不要书面意思,要有自古有的过的例子?

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知己者: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人。

语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

扩展资料: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

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

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

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士为知己者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一条流传颇广的一条古训,反映了一种“提携玉龙为君
死”的知恩图报精神。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又甘愿献身于知
己者,如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孔明出山定须有人“三顾”的思
想,恐怕也是有其渊源的。

侯羸、冯谖都是战国君子门下的著名舍人。侯羸有意让信陵君为自己牵着马穿过闹市;冯谖则三次弹剑而
呼,抱怨主人给的待遇太低。他们千方百计的以假会真来验证栖身之所是不是“梧桐”。实际上,这是否有点
可悲呢?而且仅仅因为某一个人对自己不恭,就眼看着天下生灵涂炭而不尽力拯救,这也算不得闲士之凤。假
如没有礼贤下士的知音,那么侯、冯的盖世之才岂不被埋没?“质本洁来还洁去”固然无可厚非,但没有经过
一番拼搏,没有付出大悲大喜,大智大勇,此心何干呢?我坚信,包括侯、冯二人在内,世上没有自甘寂寞的
奇才。

即使是标榜清静无为的庄子也不例外,何况我们这些小人物们了。要不然庄子一个人悄悄的溜到千岁不断
的朽木之下饮酒抚琴算了,又何必殚精竭虑的著书立说,高声宣扬自己的主张,为后人留下这一部《庄子》
呢?此人没有做成大官,却因自己的自身的修养和力练,当上了两千年香火不断的精神领袖之一。哈,相比之
下,侯、冯二君起先实在缺少一些旷达的气魄,他们能对天下事了然在握,却无法驾驭自己。

《诗经》云:“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从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把这一层意思练化到自己的《短歌
行》一诗中,吟咏出“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著名诗句,借此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同时曹操劝诫,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呢?毛遂证实已为自己前来嗣音的闲才,大胆自荐,其
雄风义胆可谓古来少有,最后他确实证实了自己是“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才。对于毛遂来
说,平原君也不是什么知己呀。

“士为知己者死”似乎成为一种特定的心理,被一代代传承者,对此,我并不持否定的态度―――原因是
也根本否定不了,《三国演义》中道:“马遇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问题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还有那些怀
抱利器的“士”们是被动的等待知音还是主动的寻觅知音?伯乐相马的故事中,“马”只能等着伯乐“相。”
因为它是马;一旦在这个故事中加入比喻的意义,那么被誉为千里马的“人”,是不是要拿更高的标准来要求
自己,拿更强烈的使命感来鞭打自身呢?一句外国谚语说得好: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燃烧,一种是腐败。千里
马如果不呼出那惊世骇俗长嘶,往往是不会被伯乐发现的,不会有那雄健的飞驰。同样,“士”们如果不丢掉
患得患失思想包袱,不去主动的寻找栖身的“梧桐”,终究免不了“腐烂”之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10
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语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