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谁在什么时候怎样发明的

如题所述

1. 酱油是一种通过豆、麦、麸皮的酿造得到的液体调味品,其色泽为红褐色,具有独特的酱香和鲜美的滋味,能够增进食欲,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
2. 酱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豆酱,其名称最早出现在宋朝的文献中。在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提到了“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载。此外,酱油在古代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
3. 酱油的生产技术在公元755年后随着鉴真大师传到了日本,之后又传播到了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
4. 酱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和浸出淋油等步骤。原料主要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其中大豆是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小麦和麸皮是主要的淀粉质原料。原料经过蒸熟冷却后,接种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然后放入发酵池中加盐水发酵。发酵成熟后,通过浸出法提取酱油。
5. 酱油的原料处理包括饼粕加水及润水、混和和蒸煮三个步骤。饼粕与水混合后,与轧碎的小麦和麸皮混和均匀,然后用旋转式蒸锅加压蒸煮,使蛋白质适度变性和淀粉蒸熟糊化。
6. 制曲分为冷却接种和厚层通风制曲两个步骤。熟料冷却至45℃后,接种米曲霉菌种,拌匀后送入曲室曲池内进行通风制曲。制曲温度控制在30—32℃和35℃以下,分别适用于孢子发芽阶段和菌丝生长阶段。
7. 发酵过程是在成曲加入热盐水拌和后,送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42—45℃,维持约20天,使酱醅基本成熟。
8. 浸出淋油是将成熟酱醅与加热至85℃的三油混合,使酱油成分溶解于其中,然后通过食盐层补足浓度和盐分,从发酵池底部将生酱油(头油)徐徐放出,通过淋油将酱油与酱渣分离。
9. 酱油的后处理包括加热消毒、配制(勾兑)、澄清和质量检验,最终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酱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