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的“期”读作jī。
基本字义:
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
2、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
3、盼望,希望:~望。~冀。~盼。~待。
4、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
5、必,决定:“~死,非勇也”。
6、〔~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组词如下:
到期、期中、星期、期待、汛期、限期、如期、愆期、工期、短期、定期、中期、刑期、刻期、早期、脱期、期满、届期、假期、幽期、约期、花期、日期、死期、过期、班期、缓期、归期、改期、行期、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 期,会也。从月,其声。期,古文期从日、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期,两个时间点相重合。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其”作声旁。“期”字,古文字形采用“日、丌”会义。
组词解释:
1、到期:到了预定的日期。
鲁迅 《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未名社之第三期款项,本月中旬似已到期。”
2、期中:一学期中间的一段时间:~考试。
3、星期:指七夕。民间传说谓牛郎、织女相会之期。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月九日》:“今日星期,闭门休假。”
4、期待:期望;等待。
袁鹰 《十月长安街》:“亿万人民衷心期待的胜利,在我们最焦急、最愤懑的时刻成为钢浇铁铸的现实了。”
5、汛期:海水及江河水位定时上涨的时期。
碧野 《情满青山》:“汛期前,指挥长亲自率领工程师、技术员到山区众多的小水库巡视,以免山洪暴发时溃决。”
樊於期的“期”读作“jī”,整体读音是fán wū jī。
他是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接近者众,因此此说仅为假说,尚未证实,理由亦不充分。
扩展资料:
一、人物生平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
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赵国派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忙召樊於期商议。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国将军。翌年与王翦、杨端和率兵攻打赵,取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城,继而攻占平阳(今磁县东南),大胜,杀赵国将扈辄。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灭赵国以后兵至燕国南界。燕国太子丹惧怕,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但是需要拿樊将军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意见面。最后樊於期自刎。
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后来,荆轲刺秦王虽未成功,但樊於期为国家甘愿一死,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据考,樊於期与荆轲为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后人立祠祭祀。
二、后世纪念
距保定易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血山村村西,平地突兀涌起一座小孤山。山高约20来米,占地约10来亩,山表面土层很厚,长满荆棘灌木,里面却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山顶正中霍然挺立着一座残塔。
说它残塔,不只是因为它历经700多年确实残破不堪,还因为它天生就没有顶,看上去就像被刀削掉的一般。此塔残高7米,三层方形,塔心室南面辟门,砖结构,造型非常小巧精致。这座孤山就叫血山,这座与众不同的塔就叫座灵塔。
该塔始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应为佛教建筑,但民间、《县志》记载都认为该塔是为纪念樊於期而建。樊於期就是当年荆轲刺秦王时借给荆轲人头的那个人。
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因为获罪于秦王政,全家被杀,只身逃到燕国。燕太子丹将他待为上宾,为他在这座山上建起樊馆,此山也因此名为樊馆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樊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