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舆情

如题所述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和网络电视为代表的 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场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 网民规模为8. 54亿,全年新增网民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 模达8. 4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2984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8年年 底的98.6%提升至99. 1%0③这些数据表明,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驱动下,网络信 息的不断泛化与扩散,促使以校园突发事件为焦点的网络舆情在人与信息不断交融 的环境中,可能产生远超突发事件本身的社会涟漪效应。
网民的行为和情绪导向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走向会产生较强的连锁反应。网民依据通过媒体报道和新媒体平台获取有关校园突发事件的信息,经过个体 认知将事件信息进行加工,再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情绪和诉求表达,情绪表达往往 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产生群体极化效应。网民群体中存 在不同身份、地位的利益相关者,如网络谣言制造者、虚假信息传播者等,他们会 散播大量不实信息,使网民对事件本身的认知发生偏移。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对行为风险要素
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处置的主导部门主要是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校园突发事件燃点低、爆点多,网民代入感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舆情应 对过程中极易形成舆论“槽点”。教育主管部门的行为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其行为失当或应对态度不积 极,会快速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并攻击的焦点,出现“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的情况,容易引发次生舆情,增加舆情处置难度。

新媒体为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的演化提供了社会环境,同时促进了校园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主体和公众行为的改变。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认为,风险事件经过“信息传播、制度结构和个体行为共同塑造了风险的社会感知,进而形成风险结果”①,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包括风险的信息扩散机制和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两个方面的内容。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较为复杂,依据生命周期理论, 可将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分为“酝酿阶段一扩散阶段一升级阶段一衰退 阶段”四个阶段。③由于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的复杂性,结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网络舆情演化的四个阶段,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的基础上,可将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风险演化过程细分为四个推进机制,即舆情风险的生成机制、舆情风险的扩散机制、舆情风险的放大机制和舆情风险的效应机制。同时,基于风险识别的角度可将 校园突发事件舆情风险的演化分为两个维度,即以校园突发事件本身为焦点的舆情 风险放大维度、由于公众与网络舆情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风险效应维度。

校园突发事件爆发后,包括学校、媒体、政府在内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对舆情风险的感知,把握校园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学校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态势感知和应对行为,在整个舆情风险应对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对网络舆情回应不及时,容易错失治理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的最佳时机。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风险扩散的过程,也是多元利益主体互动的过程,厘清利益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防止风险信息在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下不断扩散,演变为新的舆情风险,需要构建校 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协同应对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达成相互信任的默契,控 制谣言、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的肆意传播,阻断风险放大的渠道。同时,应健全风 险沟通机制建设,引导公众表达理性诉求,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开拓多样化的风险 沟通渠道,形成“家庭一学校一社会”多元协作的校园舆情协同应对体系。

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因素的聚集导致了舆情危机的产生,此时,如果不 釆取有效的舆情风险治理措施,将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舆情危机。将弹性治理的 思维运用到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风险干预措施,将 舆情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有助于快速化解阶段性的舆情危机。弹性治理能够 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有效遏制舆情危机。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在校园突发事件舆情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主动与受害者及其家 人进行互动沟通,及时了解利益诉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将公众所关心的真 相还原,修复信任机制。另外,注重培养学校舆情风险的意识,善于在舆情危机应 对中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弹性治理思维的核心体现。学校及政府部门应注重事后的 评估和学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并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风险处置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6
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需要遵循“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科学适度”四个方面原则。
一、 及时准确,争夺舆情引导先机。
有研究表明,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讲求黄金4小时原则,事件发生4小时内可能被大量转发,24小时内就能成为舆论焦点。如果此时政府部门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争夺舆情引导先机,正确有效引导舆情,那各种谣言、虚假就会在公众质疑声中不断被放大传播,误导社会公众,导致事态扩大,把舆情危机推向高潮。
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第一时间跟踪研判舆情,设置传播议程,组织权威评论,坦诚对待公众,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与公众展开平等对话互动,及时展开调查,进行问责处理。只有在事件处理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做到了快速反应,及时行动,坦诚处置,才能稳定公众不满情绪,避免谣言虚假信息流传,控制事件处置的话语权,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二、 公开透明,用事实回应舆论质疑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非常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涉及哪些责任等等消息,并基于社会监督的热情容易对事件进展发出质疑,这时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公开相关情况,一些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谣言和虚假信息就会充斥网络,给突发事件处置和政府声誉、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一些害怕家丑外扬的地方官员,却总是喜欢千方百计压制媒体报道突发事件,删除网友言论,甚至采取威胁、恐吓、殴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众和媒体显示监督职能。而其结果则往往是,越大压,就会吸引越多的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曝光,事件关注度越高,而暴力应对手段则招来更多的批评,舆情危机出现二次爆发。因此,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压,而是主动、全面、高频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发布出去,才能满足媒体报道需求和公众知情欲望,赢得舆情引导主动权。
三、 规范有序,避免负面舆情再生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事,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有序引导的原则,以客观理性的处置方式,回应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不实信息和传闻,引导舆情朝着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发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因此,在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考虑普通民众的心理认知,依据社会常识常理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冲突,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情绪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损害法律权威的情况下,灵活安抚舆论情绪,避免随意定性引发舆情危机再生。
四、 科学适度,维护政府公信力
在突发事件舆情引导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科学适度的引导原则。首先,回应舆论话不要说的太绝。突发事件后,在面对媒体表态时说话要留余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舆论被动。其次,面对民意要求,不应过度承诺。有些情况下,为了安抚公众情绪,一些官员在与公众互动中容易对媒体做出过度承诺,而一旦承诺无法兑现,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承受更大舆论压力,付出更大代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13

突发舆情应对的基本方法

1.快速及时的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回应责任,通过线上(官微、官博、官网)与线下(发布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回应,双管齐下,消解舆情热度。

2.利用网络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问题后,还应该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有助于提升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威和说服力。

3.把握舆情关注重点:主要目的在于发布的信息要尽可能的满足网民的关注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像识微商情监测系统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舆情进行实时的跟踪监测,把握舆情态势。

4.尊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舆情删除是不现实的,要善于利用网络传播规律然后积极的引导舆情,如引导网络舆论转移关注点、发布与传递一些正面的声音等。

5.积极寻找网络意见领袖:这种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进行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方式,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23-01-03
舆情突发事件感知系统解决方案
一、舆情突发事件感知能力提升建议
1.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为提高工作效率,专人司职专事,一方面可以临时组建,从各部门抽调或直接招聘相关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将该项工作划分到具体的职能部门。
2.采购专业的舆情突发事件感知系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的感知舆情突发事件,采购专业的舆情突发事件感知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3.提高及时态势分析能力:换言之,也是从在发现舆情后,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为舆情研判提供支持。
4.从多维度展示舆情:也就是要全面地总结舆情,如各阶段的热点话题、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来源等等,既便于做出有效的预测,也便于舆情工作总结,为舆情处置提供方向指引。
二、舆情突发事件感知系统工具推荐(识微商情监测系统)
1.可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多维统计分析,计算地域、情绪、热词等舆情数据,为舆情研判提供支持;
2.用地图、热力图、仪表盘、雷达图和动态曲线等方式展现舆情态势实时变化,帮助决策者快速把握舆情态势;
3.实时推送与己相关的热门事件、重点博主动态、最新敏感舆情,确保决策者及时掌握与己相关的重点舆情;
4.实时推送与己相关的突发事件,通过微信、短信、邮件、客户端或人工的方式预警,让决策者及时了解、快速决策,防止事态扩大。
第4个回答  2020-04-07
既然已经是负面了,那么一定要拿出积极应对的态度,尽量让他体现出阳光的一面活泼向上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处理171藢5946兴87同48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