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盛世会出武则天女皇?

在中国封建时代最顶峰的唐朝盛世里竟然会出女皇帝,为什么不在清朝末期出或者是之前的时代出现?难道一个时代盛极时还是由女性才能做第一统帅吗?请说一下原因。当然最好有些分析。
大家说得很好,除了命运有所决定的因素,和当时盛世时女性地位提高有很大关系。这点上和香港社会似乎有些相似?难怪大家说以后很可能会出女统帅
我是个女的,我也不同意把吕后与武则天并相提论

  首先,要从武则天自身讲起,她本来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强人,她聪明睿智;但是在她初进皇宫之时,她的光芒只能掩埋在内心深处,这是因为唐太宗同样是个睿智的皇帝,她不能在这么一个睿智的皇帝面前显山露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导致了深层次的内心的压抑。
  而此时李治的接近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李治没有李世明的治世才华,甚至有点儿女情长,他对政治的毫无兴趣导致了在出现一个能帮她解决这些烦恼的女人的时候他的立刻退让。也许,这也跟当时的民风开放有所关联,男尊女卑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而人都是欲望下的产物,尤其是有野心的人,在武则天代为处理政务多时之后,在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之后是不会轻易的在交出权力的。这就是在李治死后,她的夺权斗争的尤来吧。
  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的女人也掌握过国家大权,如吕雉、慈禧等,但是他们都没有登上帝外,除了民风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之外,还有的应该是武则天的才能已经掩盖了她的儿子们的光辉,她杀伐果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她相继继位的儿子们却难以成为一代圣君,而且武则天不同于其他几位女性,尤其在收买人心上,她宠信的绝不是小人,她扶持了像狄仁杰一样的忠心之臣,这使得她在继位之时至少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是她的聪明之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1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可以看出武则天为女皇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这让她有了做皇帝的最先决条件她在皇宫中。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随着她地位的变化,武则天的欲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因为有了骇子让她在宫中的地位越来越大,毕竟古代以男子为尊有了皇子就等于有了筹码。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绩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已经为皇后的她权利更加大了,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阴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通过这些举动武则天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收买了人心。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李显为太子。因为皇帝的病中让武则天有了机会处理朝中之事这就是一根导火线,有了比皇后更大权利的诱惑,让她沉迷了。
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绩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皇位是一步一步地来的,一环扣一环。
武则天成女皇还有社会因素,当时的唐朝因为发展得繁荣、富强,对于女子权利也更大一些。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公元前180),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今山东省单县终兴镇)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她死于公元前180年,时年62岁。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垂帘听政第一人。为什么 吕后没有成为皇帝只能是后,因为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吕后已经是极限。而后的武则天却成女皇可见社会因素是有很大影响的。况且武则天本就有很高的才能,不可否认她在位时是在发展的
第2个回答  2010-08-10
女人能否登上九五之位,有一部分是来自当时社会风气的因素。像前面所说的,吕后为何始终不能登上帝位?她内心是否想过,这不予讨论。但是当时的风气不比唐朝。唐朝风气开放,女子与男子的地位差别不那么大,甚至还有风尘女子成为有名文人。
其次,她在作为皇后时就已经将权利渗透到朝政中,数年下来盘根错杂,就算高宗要整顿朝纲,大动之下必伤国之根本。是以一时间也无法清除武后势力。后来高宗得病,更为武则天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她育有皇子,这就是她手里的一张金牌,男性子嗣对于皇室来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她很聪明,扶植外戚,相当于只手建立了自己的权利组织。某些朝中元老,思想并不怎么开放,对她一个女人掌权许有诸多不满,如此扶植外戚,她的权利便有了些许的保障。

再说些其它因素吧。
首先,她因太宗薨去到感业寺,被高宗接回后便突然变了一个人般野心勃勃,那么,是否在感业寺中发生了什么?也许是生活艰苦,让她认识到了权力地位的重要。这也只是个人猜测,并无正史可考。
武则天,这个女人的大半生都在宫中度过,先是后宫内的勾心斗角,人说女人的战争都是没有硝烟的。再后来到朝堂,废储立储反反复复,从一个皇后到生杀予夺的皇帝,除了过人的才智,机敏的内心,还有她的的坎坷的经历。
她纵然有时暴戾,但是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曾经写了《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诗是写给李治的,情真意切,字字珠玑,连我最爱的李白都难以超越。在这复杂的宫廷中,有谁能对她情真?就算是亲戚子女,也掺杂了权利地位,叫她心寒。最是无情帝王家啊。可是通向天下至尊的路总是孤独的,她要那个位置,就要付出百年孤绝的代价。何况在她的统治之下,唐朝不也秩序井然,盛世延绵?

武则天是我很敬服的一个女人。像作文一样写了这么多,全部都发自内心,可能不够全面,但是lz看在我的心意上就采纳了吧~~

参考资料:原创。

第3个回答  2010-08-03
原因很多,大致有五:
1.唐朝时期国风开放,女子也能骑马射箭,这为武则天女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武则天的确不失为一个聪明,能干或是说狡诈,有手段的的女性,且心中有抱负,有思想,不会因为一时境遇的好与坏,而放弃最终的追求。她有成为女皇的才干;
3.有特定的社会作基础。像汉始的吕雉,清末的慈禧太后等,从某个方面说,她们也有能力成为女皇,而社会不允许,这个原因第一是国风不如唐朝开放,第二是因为吕雉出现在汉始,兵荒马乱,国家尚不安定;慈禧太后出现在清末,国家趋于衰弱。但武则天生在盛唐,有前几位皇帝的奠基,自然皇帝当得会容易些。
4.她敢于创新:敢于称帝。要知道,就算大唐怎么开放,也是不会轻易认同女子当皇帝的。
5.武则天在当时很漂亮,善于迎合他人心思。如果没有李世民和李治,她也当不了皇帝。
第4个回答  2010-08-01
武则天绣像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绩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阴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通过这些举动武则天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收买了人心。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李显为太子。

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绩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