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哪些名将?

如题所述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明朝末年,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明朝统治的最后时期,也可以理解为明朝统治的最后一年。明朝统治的最后时期,一般认为是弘治中兴到崇祯自缢为止,也就是1505年--1644年。明朝统治的最后一年则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南明准确来说,只能算是割据势力,或者另一个王朝,所以就不将南明计入大明王朝。

时间确定了,1505年--1644年,因此就好确定人员了。

弘治是明孝宗朱?樘在位时的年号,即1487年-1505年。弘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偏好,吏治清明,史称“弘治中兴”。弘治18年,或许是天妒英才,年仅36岁的孝宗去世。

这一年,孝宗独子15岁的朱厚照继位,次年改元正德,原本的中兴局面,从此渐渐打破,明朝下坡之路加速。朱厚照即明武宗,对此人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何炅主演的《正德演义》,武宗朝出现了以刘瑾为首的“八虎”乱政,四川农民起义等等。武宗朝,如果有名将的话,当属王守仁,因为他平定了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守仁是不是很熟悉,他的字是阳明,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中学教科书上好像也只提到了他的心学成就。影视剧中,宁王的出镜率挺高的。王阳明,堪称立功、立德、立言的楷模。立功,平定宁王叛乱,功成身退,当过两广总督、兵部尚书,虽是一届文人之身,却堪称大将。虽然王阳明,不是武将出身,但是但是的许多武将恐怕是比不上他的,所以,将王阳明列入名将之列是不为过的。

明武宗之后是明世宗朱厚?校??敲餍⒆诘闹蹲樱?渥诘奶玫堋J雷谑逼冢?饕?强官痢K?钥官撩??泻?谙堋⑵菁坦狻⒂岽箝唷⑻仿椎取?span class="bjh-br">胡宗宪任直浙总督期间,不仅亲自指挥抗倭,而且还给予戚继光、俞大猷等大力支持。他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戚继光,挺厉害的,不仅是抗倭名将,而且还是守边大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戚继光岑港、台州、福建、兴化、仙游之战,基本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当然这也离不开其他抗倭名将的支持。

关于明末的名将问题,我们首先要厘清概念。在明朝中期以降,文武地位差距越来越大,文人统军也越来越多。

那文人能不能算名将呢?

答案是显著的,不能。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督臣调度灵州,武臣当督战城下,督抚统制三军,总兵以下俱当听命,着叶梦熊严申号令,居中调度。

这是宁夏作战(万历三大征第一征)中兵部和皇帝的态度。文官负责截至武官,负责粮饷,军事调度,军务决策。武官负责执行事务,前线作战。有点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所以居于统帅的文官并不能算作武将。

概念清晰后,就和大家谈一谈明末的名将。(从萨尔浒开始)。

名将都有谁?

第一代:萨尔浒牺牲诸将

1618年,在山海关外卖山货的奴尔哈赤反了,明朝将海内精锐都投入辽东。萨尔浒一战,几万人像割草一样没了,其中有哪些名将呢?

杜松:延绥将门,叔叔杜桐是万历时期的名将,表弟杜文焕也是一代将才。杜松秉性清高,廉洁奉公,不巴结上司,不笼络权贵,他在奉命援辽师出潞河时,明高送者说:"杜松是个不识字的武夫,唯独不学读书人贪财怕死。"很骁勇,很廉洁。在与女真努力激战竟日,阵亡。

(看杜帅大大的肚子,没喝啤酒,怎么这么大呢?)

刘?:将门后代,父亲抗倭起家,军功大显于西南。刘?自己也很猛,在四川、云南、贵州、朝鲜都有作战经验,而且主动请兵,带了800家丁出山海关。而且有很多传说,诸如刘大刀、拳打知府等。乾隆帝这么夸他:“刘?勋劳特著,胆略素优,奋勇争先,捐躯最烈”。

(这么文雅,怎么像一个杀人不咋眼的名将。)

明朝在萨尔浒损失军官314员,天下宿将损失殆尽。那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呢?

第二代:与后金作战崛起的第一波名将

打仗生勇将:袁崇焕说过“回忆剿事,初举时,以杜松之勇、刘?之智、贺世贤之刚,及?合西北数十年蓄?之精锐未免逐北”。其中贺就是第一波崛起的名将。

贺世贤:在和努尔哈赤开战后,贺是少有的获得军功的将军,正因为如此,两年时间由游击将军升为总兵。天启元年(1621)三月,后金兵攻沈阳,贺主动出击拒敌阵亡。后来杨嗣昌在奏议中都评价说“勇似世贤”,就知道。

尤世功:陕西延绥尤世将门,世威、世禄、世钦都位列大帅。天启初,清兵逼城,出援贺世贤,战死。赠少保、左都督。

这时候明军的大将经常与女真人野战。是不是很吊。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就盛赞辽事初期,明军诸将的骁勇忠烈。

第三代:与清朝作战崛起的第二波名将

在广宁丢失后,孙承宗、袁崇焕前后整顿辽东,毛帅也在东江建功立业。这时候出了几位知名大将。

满桂:蒙古族人,年少从军,跟着袁崇焕在两次宁远作战立下大功。在1629年己巳之变阵亡。

祖大寿:辽东人。履历最为传奇。一次出逃(1629年己巳之变袁崇焕被抓后),两次降清,在明清都吃得开,也是名人吴三桂舅舅。

(帅气的祖帅)

赵率教:陕西人,(1569—1629),两次宁远作战升起的将星,在1629年己巳之变援救遵化阵亡。

(略儒雅的赵帅)

毛文龙:关于毛帅的讨论特别多。比如毛文龙吧与袁崇焕吧。毛帅牵制后金确实立了大功。1629年6月被督师袁崇焕斩了。

基本这一代的将军们的命运在这里发生了转折,不是死亡就是远离朝廷。

第四代:与清、农民军作战崛起的第三波名将

在己巳之变后的战争中,一批将领登上历史舞台。

曹文诏: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和女真、农民军都有n次作战经验。

曹变蛟:曹文诏的侄儿,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在松山诸总兵败退后,带兵突袭皇太极御营,受伤而退。(皇太极事后问责好多人)

祖大弼:祖二疯子,祖家将的一员。传说很多,其实他更多是西北战场作战。

(祖大弼)

金国奇:这人不怎么出名,但打过出名的仗。1639年皇太极带着诸将与三顺王攻击松山四十多天,步炮协调,愣是没反应,皇太极的御营登城突击,短时间被斩杀几十人(要知道灭满桂,清实录记载都是两人受伤)。后来在宁远城外野战中阵亡。

还有比较传奇的白广恩、马科等,总而言之,这些将军们多数折戟于辽东。

第五代:权力下放崛起的最后一波将星。

恢弘的开封决战与松锦决战后,形势一片恶劣,诸将的权力迅速扩大。

左良玉:宁南左侯。在小说戏曲中也有很多故事。辽东系统军官,主要时间在关内与民军作战,“以骁勇之材,频歼剧寇,遂拥强兵,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急则弃甲以致溃。”具体对左帅的评价两极化,各执一词。

(左良玉)

黄得功:靖南伯,辽东人。特点忠勇,这点的这时期诸将所不具备的。乾隆评价黄得功“材昭武劲,性懋朴忠,卫主殒身,克明大义”。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本是明朝将领,却从明末折腾到了清朝,还写入了清朝的《贰臣传》。洪承畴的发家靠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对于起义军,他的方法就是杀杀杀,全部杀干净就好了。他利用暴力手段平定了山西的叛乱,是当时义军是畏惧的明朝将领之一。松山之战时,洪承畴带上了明朝所有的家底和清兵一战,可惜最终功亏一篑,十三万大军败亡,他本人也被俘,并投降了清朝。

吴三桂:这是名人了,估计拍吴的电影都能大卖。履历也相当传奇。

一场战役会产生一位名将,长期战争会产生几代名将,一场决战也可以毁掉诸多名将,名将也可以改变战争甚至改变国运。诸如“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论者咎其玛瑙山之养寇、朱仙镇之丧师。”左良玉对明亡影响就很大。

在恢弘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无疑是精彩的,但背后是无数先血,妻离子散。这也告诫我们要更加爱好和平,而不是向往战争。宏大的历史背后是更多流血的哭泣。

孙承宗,明史中唯一一个独自成传的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他本是一落魄秀才,后成为帝师。受命于危险之中,他独自一人来到了辽东,在他的提拔下,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在内的一大批将才被启用,和袁崇焕共同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金防线——关宁锦防线,极大地延迟了清兵入侵的步伐,直至明朝灭亡也没有被攻破。可惜的是,阉党当道,受到魏忠贤的攻击,孙承忠无奈之下致仕回乡。后来清兵攻至孙承宗的老家高阳,孙承宗率全城人民抵抗,全家老小40余人坚贞殉国,死后谥号文正。

袁粉或许觉得低了,底下肯定有人说再菜也比左良玉强吧,但是,我一直认为袁崇焕在明末的战功,不算是辉煌的,而且战绩黑点大。左良玉的败有种程度是轻敌,人品也差,但真是能打的,不信可以看看张献忠的血泪史。袁崇焕至少给我感觉就是据城死守,大局观不足。我最近看了当年明月对远嘟嘟的评价,对于放任到京城周围的见解有点意思。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袁崇焕大概也就7到10左右水平,哪个位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