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饭馇

如题所述

馉馇(gǔ zha),山东方言之一,目前城乡大众化的名称是“饺子”,过去也有水饺、扁食、粉角等叫法。它原叫“馉饳(duò)”。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有“旋切细料馉饳儿”。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市食》载有“鹌鹑馉饳儿”。胶东一带老百姓还保留着“馉饳”的叫法。民间一说,因古时有农妇在案板上咕咕咚咚剁馅,小儿问母亲“咕剁”什么,母亲顺口回答“包咕剁你吃”。小儿于是知道母亲包的这种好吃的东西叫“咕剁”,后来逐渐演化成书面名称“馉饳”。到底叫“馉饳”确切还是叫“馉馇”确切,不得而知。
馉馇制作方法是以水和面,下剂擀皮,包入馅料,捏成半月形或元宝形,开水煮后食用。饺子作为食品由来已久。1972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墓葬食品中就有饺子。明清至今饺子都是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节令食品,也是民间常食和地方小吃。最负盛名的有山东的状元饺子;河南的金丝穿元宝(面条、饺子同煮);四川的钟水饺等,近西安还创制了“饺子宴”。
馉馇为什么叫馉馇,已不可查考;而馉馇演变为饺子,却是有书本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农村大多春节吃饺子是除夕夜、正月初一早、正月初二早各一顿饺子。除夕夜的团圆饺子最为重要。除夕晚饭后,一个家族的男人们要凑在一起放鞭炮,举行迎祖先至家中过年的仪式,各家随即在大门两旁贴一“拦门档”,以防再有邪魔鬼祟闯入;家庭主妇及女子们就和面剁馅包饺子,并务必将些金属硬币包在其中。明朝刘若愚在《明宫史·火集》中就有记载:“(饺子)暗包银钱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看来这种习俗已流传很久了。大约夜间12点,即旧式计时法里的“交子时”,即放鞭、烧纸、下饺子,祭奠天地及各路神灵,祭奠祖先,然后阖家老少吃饺子。所以,除夕夜“交子时”吃馉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吃“交子”。我国自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纸钞称为“交子”,人们为避免二者混淆,自然就把这种食品写为“饺子”了。
现今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无论富裕的还是贫寒的,吃顿馉馇都是家常便饭,馉馇的内在质量也是今非昔比的。这要感谢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2
饭馇:就是指人吃饭时被淘汰下来对人体营养价值不大或无用的部分叫饭馇。常用来比喻吃饭起不了作用的人(泛义)。
第2个回答  2019-10-12
馇饭是以小米和黄豆为主料做成的饭食,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广泛流传于韩城乡村。

馇饭的做法是将黄豆淘净入锅,添水适量,煮熟捞出。然后在汤中下入小米熬制,待熬成稠稠的糊状时,加入煮熟的黄豆,再炒点菜,菜蔬多为红白萝卜和白菜,另以葱、蒜、芫荽入热油锅,用辣椒、盐、醋激出酸辣味突出的稍子,一同倒入锅中搅匀,一锅馇饭就做成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2
汉沽民间制作的河海出产的水产品“八大馇”,它不仅代表着汉沽民间饮食习惯,亦是一种民间饮食文化。据史料记载汉沽地区约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秦代既有人群居住的记载,民称小盐河。以制盐业为主,其饮食结构以粗粮及用海水煮水产品为主,制作极为原始,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这种既原始又有明显特色的烹调技法在特定的人群构成条件下便形成了“馇”技,并成为天津沿海地区的一大特色。采用馇技烹制的菜肴不去掉海产品的鳞、鳃、肠衣,保持了营养不流失、肉香骨酥、咸香明显的特点。尤其是成品由头到腹,由肠到骨全部可食用,无一舍弃。1895年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在时任天津海关道的盛宣怀陪同下视察天津盐业时,对汉沽的“八大馇”赞不绝口,并提议进贡到清廷御膳房,后虽因甲午战争失利等诸多原因未能实现,也一时被传为佳话。 改革开放后,餐饮业迅速崛起。
第4个回答  2019-10-12
吃饭不干事那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