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元素”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如题所述

董琦

(南京大学)

随着“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提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面临转型期的挑战,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实现城市集约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化的重要课题。城市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从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是热点之一。探寻人类发展的轨迹,水是最好的见证,因为四大文明古国皆因水而兴;探寻城市兴起的脉络,水仍是最好的见证,因为世界上的大都市名城,大多依水而建。水赋予了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也给予了不同地域独特的回忆。水与城市之间有着自然天然的默契,“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类城市发展模式,为了实现使生活更美好的目标,都必须高度重视“水元素”。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的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世界各国既以最集中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和城市发展的各种模式,同时也传递和弘扬一种理念,诠释着 “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意义。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应从城市规划入手,亲水、用水、悟水,运用文明智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与原则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是政府管理城市、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本手段,是国家调节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工具。城市规划必须尽一切可能服务于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维护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国家的利益。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二、“水元素”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一)水是城市起源的关键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城市最早产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远古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雍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免受洪水侵袭,这便是我国“城”的雏形。故史书中有鲧“作八仞之城”的说法。而早在2600多年前,管仲就在《管子·乘马篇》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城市诞生之处无不在水源充足、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从我国城市分布来看,东部的城市多,西部、北部的城市少;从城市规模来看,西部、北部城市在最初时规模也比较小。

(二)水环境是城市的名片

梅契尼柯夫曾在《文化与伟大的历史河流》一书中指出:“水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活动因素,而且是历史的真正动力……不仅仅在地质学界和植物学界的领域中,而且在动物和人类的历史上,水都是刺激文化的发展,刺激文化从江河系统地区向内海沿岸并从内海向大洋过渡的力量。”水是自然的、物质的,而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在城市发展中,一旦把“水元素”融入其中,就会造就城市独特的水环境,成为城市的名片,正所谓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城不在大,有水则名。国内外的历史名城和新兴城市案例比比皆是,无一例外。如我国的杭州市,到过杭州的人无不为西湖美景所陶醉,西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杭州的代名词。在上海世博会,杭州案例馆就是一个充满了“水元素”的展馆。展示的核心理念是“五水共导”。据悉,杭州馆在设计时,对于如何体现杭州城市特色,经历过争论,最后选择“五水共导”的主题,就是要向世界揭示杭州在治水、保护水源,以及城市与水共生共荣的状态。

近年来,我国北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北方水城”:山西的沁县,辽宁的铁岭,河北的新乐、邯郸等,还有山东的江北水城——聊城。这些城市打的都是“水”招牌,向公众展示的是城市的水环境。“水元素”打造了城市新的功能:优美的水环境既为城市居民营造宜居环境,也提升城市的品位,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三)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水可以让城市钟灵毓秀、蓬勃发展,也可以让城市危机重重、走向消亡。城市因水而生,其发展和延续也必须依靠水,尤其是现代城市,不管在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水都逐渐成为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著名的楼兰古国,曾经是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但最后却在楼兰人不断背井离乡中走向消亡,主要原因就在于塔里木河改道、高山冰雪退缩和罗布泊的变迁。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水多、水少、水脏都会阻碍发展步伐,更需要水安全保障。2011年发生在我国多个城市的局部强降雨,导致“东方威尼斯”纷纷涌现,对我国城市的水安全体系就是一个大的考验。许多城市因为一场暴雨导致全城陷于瘫痪,损失巨大。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发生两次水漫全城的现象。同样在江西、福建、湖南等省的多个城市,市民的汽车、住宅、商铺遭淹,大水堵路、火车停开、储备粮受损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而同样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市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是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与洪水的施虐相比,缺水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据了解,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都缺水。

三、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体现“水元素”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未来城市环境建设必须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要从城市规划入手,充分考虑水的问题,重视水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将“水元素”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

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来看,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的使用,往往忽略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水的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按照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建设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宜居城市,必须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按照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也必须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核心是人与水关系的和谐。因此,必须用系统的观念去考虑、编制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城市“人”与“水”的诉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二)将水系规划作为上位规划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控制、引导、整合和保障作用。但从传统的城市规划来看,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土地的使用上。但是,城市因水而立、城市因水而兴,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严格城市水系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上位规划,不能因各种城市开发要水系改道让路,更不能出现人为填埋水面、与水争地的行为,让完好的水系打造城市独特的魅力。

(三)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

城市发展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控制性资源。因此,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将生产、生活,效益、环境,短期、长期,地面、地下统筹考虑。一方面要用好盘活现有水量,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城市发展所需的水量。在城市其他专项规划中都要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水环境评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防洪减灾功能。城市作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当前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把表面上的高楼大厦建起来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建设。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系统的城市排水规划,即使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也应坚持高标准,具有超前性,为未来城市发展留下空间。

(五)注重滨水景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

美的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市民生活的需求,是城市的名片。水体空间环境的塑造是树立城市形象品牌的“点睛之笔”。因此,城市滨河区的景观规划既要科学也要合理。要避免滥造水景观,无视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经济状况等因素,平地起家,人工挖地造湖、圈水造景,片面追求景观效应和“政绩”的工程。还要避免破坏历史遗迹。杜绝为发展经济,获取建设用地而填埋水系或改水系为暗沟。另外,要将城市分布在水系边的古建筑、古树、古井等历史遗迹等充分发掘、保护、展示和利用。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根据河流的功能区划形成不同的景区,与城市风格构成和谐的整体,通过滨水景观规划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魅力与活力。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应将水元素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