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什么不回成都,而是选择在白帝城托孤?

为什么刘备一直待在白帝城?

有四点原因!首先,在刘备入侵吴国之前,朝廷上下支持较少,反对较多。例如,诸葛亮和赵云显然反对。刘备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消灭吴国,结果他的军队的损失惨重。蜀汉积累的财富几乎被一扫而光,刘备羞于在朝廷面对文武官员,所以他干脆留在白帝城。

第二,刘备战败后,陆逊追求胜利追杀刘备最后选择撤退。一个重要原因是曹丕在后方大规模进攻吴国。这是刘备的一个机会,他可以随时跟上形势的发展,并可能借此机会东山再起。不幸的是,孙权没有给他机会。然而,东吴局势变得紧张,孙权也没有将当时的东吴最高统帅陆逊调回秭归,而是在这里防备刘备。

第三,刘备被一个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打败了,夷陵战争的失败对他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刘备非常气恼,祈祷最后还患重病。那时,刘备已经病得很重不能远行,所以不太可能会离开白帝城。

第四,白帝城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上游。只要白帝城不失去,蜀汉仍然可以保持对长江自然屏障的控制。同时,白帝城是蜀汉与东吴对抗的前沿,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大门。如果白帝城失守,对蜀汉来说真是一场灾难,一切都将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夷陵战败后,刘备含泪撤退白帝城。刘备驻守白帝城其实就是天子守国门,他可以在此重新构筑蜀汉的东部防线,并将吴国军队驱逐出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让正在蒸蒸日上的蜀汉元气大伤,也让东吴损失不小,所以这场战争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讲没有赢家,间接的让曹魏受益,同时也加速了曹魏统一的步伐。夷陵之战的失败也成了刘备的催命符,但是刘备在失败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却一直呆在白帝城,直到客死白帝城,古人讲究叶落归根,很明显刘备具备回成都老巢的条件,那为什么他没有这样做呢?

一、防止东吴继续攻打。夷陵之战让蜀汉元气大伤,从此开始江河日下,但是刘备更担心的是东吴趁机进一步扩大战果,顺势攻打入侵蜀汉老巢,所以要呆在白帝城进行坚守。事实上,夷陵之战失败之后,东吴也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愿望,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紧随刘备到白帝城,然而刘备怎么能轻易的让东吴攻破白帝城,本来就是带着满腔的仇恨,现在已经败了,肯定会誓死坚守。

二、对东吴形成震慑。刘备可能本意是坚守白帝城,防止东吴入侵,但是同时也无形中给了东吴压力,害怕刘备卷土重来,因为本来刘备夷陵之战就是意气用事,所以失败之后完全有可能继续,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用常理来判断一个失去理智的一方霸主。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东吴到白帝城和蜀汉的求和,本来东吴是战胜国,却向战败的蜀汉求和,很不符合常理,也侧面证明东吴是害怕刘备失去理智的卷土重来。

三、静心休养和思考。刘备自夷陵之战后就气血攻心病倒了,待在白帝城的话可以静心休养,如果回到成都还要频繁的处理各种事务,劳心劳神,对于身体恢复很不利。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刘备在感觉身体无法恢复,时日不多的时候,能静心的思考托孤事宜,毕竟回到成都之后的错综复杂的派系势力,以及文武大臣之间的争权会影响到刘备自己的正确判断。

因此,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一直待在白帝城,既有对形势的判断,又有顾全大局的考虑,还有对后事的全面考虑,由此可见刘备确实非常厉害,能够从织席贩履最后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君王,绝非等闲之辈,就连失败之后如何撤退与驻扎都考虑的如此周全,令人佩服。

第2个回答  2019-10-10

永安的白帝城当时已经是蜀国抵御吴国进军的最后一道关口,而永安相当于前线,刘备当上黄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孙权,为二弟报仇。虽然前期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后来孙权让陆逊当大都督,一起率兵攻打刘备。陆逊决定就使用火攻,但刘备还不到黄河心不死,想要攻破东吴,在夷陵安营扎寨。而在夷陵大败后,陆逊就追到了秭归。

永安在蜀汉政权中战略地位非常高。陆逊跑到刘备的军营处放火,烧了刘备的几百里连营。刘备差点在劫难逃,但夷陵的战败并没有完全歼灭,当大火燃烧时,士兵四处逃散。夷陵多山,散兵大多是伤亡,蜀国士兵很熟悉这里的地形地势,很多都逃了回去,刘备最终留在永安,可能也想着他的士兵会逃到这里避难。

但对于刘备不返回成都还有其他说法,一种是说蜀国最强大的战士全部牺牲在了夷陵,之前积累的金银珠宝也全部在这一仗中消散,心存不舍,另外一种是说当时说要为二弟报仇雪恨,现在却领着一群残兵败将仓皇逃走,刘备失去了颜面,不敢回家,第三种,就是听说夷陵大败后,蜀国内部不安稳了。汉嘉太守黄元反叛,成都也很动荡不安,这让刘备不敢回去。

刘备选择在白帝城托孤,也许是为了阻止陆逊的大军继续追击,自己留在这里守卫前线,才能抵抗一部分陆逊的追兵,因为如果蜀地被攻破了,四川平原也会沦为他人手中的羊肉。

第3个回答  2019-10-02
首先,刘备当时出兵东征伐吴时,在朝廷中支持的人是非常少的,反对人比较多,当时的文武大臣之首诸葛亮和赵云就明确的反对刘备东征伐吴。当时诸葛亮和赵云是多次劝说刘备的,应当率先伐魏,但是刘备一意孤行东征伐吴,最后兵败夷陵,造成蜀国损兵折将,蜀汉好不容易积累下的基业几乎被刘备全部败光,刘备他无颜面对朝中的文武大臣,所以他就干脆留在了白帝城,最后在白帝城去世。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备败走之后,陆逊并没有乘胜追击,那是因为曹丕已经率领三路魏军前来,大举伐吴,这对于刘备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驻守的白帝城可以随时观察全局战况,也有可能找准时机重新的东山再起,一雪前耻,只可惜的孙权却并没有给他机会,当时孙权并没有把陆逊给撤回去,而是把陆逊一直放在刘备这边的前线上,提防着刘备。
第三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三峡的上游,只要白帝城不丢失蜀汉依然能够保住长江天险,同时白帝城也是蜀汉和东吴对峙的最前线,这也是相当于国门。当时刘备兵败夷陵,然后退守白帝城也是无奈之举,如果白帝城丢失,东吴强大的水军就会通过岷江,很快就会到达成都。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备也是比较老的,刘备也可以说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当时他也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这次兵败对刘备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也是屈辱的,然后刘备就急火攻心大病了一场,在加上他的年龄比较大,不适合长途跋涉,因此就在白帝城,没有回到成都。白帝城对于蜀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白帝城丢失对于蜀汉来说那是灭顶之灾,所以刘备即使兵败也要驻守在白帝城。
第4个回答  2019-10-03
因为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损失了很多的大奖和兵力,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回到成都了,当时他已经病重,才会一直待在白帝城,直到他死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