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我已经到了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原创/作者:王简
人生境界,是一个说得很泛溢的词,鸡汤学、成功学、神学、玄学、西哲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真正的人生境界,要从中国哲学的顶级词汇,“天人合一”说起,我们探讨一下,人生境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一种怎样的标准。
‬“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的地位
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顶级词汇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大道至简,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讲的是“道”,“厚德载物”讲的是“德”,“上善若水”讲的是“善”,“大道至简”讲的是“理”,“天人合一”讲的是“人生境界”
修得前四者的总和,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天物合一
人一出生就是天人合一的,这和宇宙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猫猫、狗狗、猪猪一出生也是天猫合一,天狗合一,天猪合一的。
这实际上是天物合一,是物质上的天人合一。但只合了一半,所有动物、植物、万物都是天物合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是会去寻找另一半,精神上的天人合一。
寻找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本能一一人性。人性就是:“源于己,满于需,欲无穷,达至简。”就是总是以自己的观点和角度出发,满足自己的需求,欲望无穷无尽,用最简单的办法达到目的。
其中,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贯穿自己的一生。推动着人类去寻找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自己的奥秘。
寻找精神上的天人合一,工具就是智慧。从出生开始,人的大脑在快速发育,是在为日后认知世界、创造智慧做物质和能量的储备。正常人的记忆是从三岁开始,三岁之前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无为”,四岁以前绝大部分行为也是“无为”。饿了就哭,找妈妈喂,不舒服也哭,找妈妈哄,无聊了就叫,找妈妈玩。三岁之后就正式开始学习、认知(更早已经无意识在学了),这就是格物、致知的开始。
‬得道循理,明德知善。
人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循理,明德知善,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天人合一境界!
人的境界提升的过程,也是明德、知善、求理、悟道的过程:
“道之行,简也。人之行,圣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而识万物,立物。
致知而知其行,立知。
诚意而取志向,立志。
正心而归初心,立心。
修身而明明德,立德。
齐家而生使命,立命。
治国而建其功,立功。
平天下而传天下,立言。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也,人虽死,犹长生。
致良知,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知始行成,立物、立知,知行合一也。
立志、立心、立德,人德合一也。
得人道,明明德,知知善,性归真,知己欲,知己需,知己能,知己命,立而行之,人己合一也。
得地道,地人浑成,自然和谐,福泽国人。随心所欲,无为而无不为,地人合一也。
得天道,天地人和,合融一体。通万物之道,取万物之用,和谐相衡,福泽天下。随心所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而无以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天下立德,为天下立功,为天下立言,天人合一也。”
(《道理经》)
人生境界
人一出生就是天物合一,直到人生的终点。在不断提升境界的过程,看我们与什么相结合,决定了我们的境界。
“人之境界,何和与合。
兽人,人兽合一,为生恶行。
小人,人邪合一,为生邪达。
凡人,人本合一,为生而生。
能人,人德合一,为乐而生,随遇所心。
君子,人己合一,我生他生,我乐他乐,随心所遇,造福众人。
贤人,地人合一,众生众乐,随心所欲,造福国人。
圣人,天人合一,天下人生,天下人乐,随心所驭,造福天下。
人皆可圣,人己合一,内圣也。
弱者,受助。凡者,自助。能者,助人。贤者,助众。圣者,助天下。
能人,随遇所心。君子,随心所遇。贤人,随心所欲。圣人,随心所驭。”
(《道理经》)
人未必要达到圣人的境界,才能“天人合一”。人只要达到“人己合一”的境界就是“内圣”,就是“天人合一”了,每个人都有可能“天人合一”!
人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要“人己合一”:珍惜生命,保持快乐,明德知善,真诚真实,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使命,做能力之内的事,做认知之内的事,知行合一。
天人合一者,“得道循理,明德知善,执中守正,知足常乐。”
“明心见性,直指道心,心明道现,悟开道成。”
修悟人生的境界重不重要?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生中唯一要做的事情,其它的事都是铺垫。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智慧,认知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个人的境界,随时随地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是我们每一件事情的决策能力的体现。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举一个身边的做好事的例子,评估一下自己的人生境界。
‬日常案例
彭宇事件,影响极大,媒体称受之影响中国道德水平倒退五十年,大家可能大多听过,大致的经过: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彭宇就是“肇事者”。(事后多年,媒体宣称彭宇承认自己不小心碰到了老太太。)
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南京鼓楼区法院某法官的判决依据和逻辑: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引发后果:
此案判决后,经媒体报道,引起系列连锁反应。全国各地出现多起类似事件中的老太太,老头儿没人扶,有个路人跌倒在马路上没人救治,惨遭多车碾压,甚至连熙熙攘攘的人行道边跌倒的老人家被直接隐形,任由人流从身边飘过。
国人陷入沉默与纠结。网民“任我赢”在网上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老人脸朝下倒在人行过道上,一根拐杖被甩在一边,边上站着的好几个围观者似乎想要上前帮忙,却又因为顾虑而裹足不前。帖子中还提到,有不少经过的人提醒那些试图上前帮忙的市民:不要扶,小心扶了以后被赖上,遭殃、破财。
在对该帖多达2万多条回复中,支持明哲保身和谴责路人冷漠的声音,基本上各占一半;但不论持何观点,讨论者都达成的一点共识是:路人的小心,是有道理的。彭宇案后,有公众认为“判决结果让国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彭宇案,留给国人一个被普及的道理:“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不想扶,是扶不起。”
点评:
1、这位法官没读过《道德经》
2、不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道德”。
3、不是业务不精的问题,是不懂!我国现行司法原则是“无罪推定”,仅凭假设和推测怎能断案。
4、国家法规、政策,公权部门执法、执政水平,对全民道德观念,道德水平有巨大影响。
回归主题,我们重点探讨,不同人生境界的人(不列入圣人,没见过),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会有怎样的差异?
贤人境界:情况不紧急,有旁人的话会请求协助或自行取证(如实记录现场真实情况,没毛病),情况紧急会马上采取最优合理方案,报警或自行救助,不会考虑可能出现的索赔,人命关天,救人再说。就算事后被讹了也不会后悔。事后悄然离去,不声张,不会主动要求荣誉。并不认为做了什么大事,认为是份内应该做的平常事情,心境平和。甚至大多数紧急情况下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哪怕存在高度的危险性,甚至丧命。
君子境界:大体同上。心情较激动,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发朋友圈,享受众人称颂,不介意媒体关注(有的话)。
能人境界:心里巳经决定要救助。心理活动剧烈。首先自行视频取证,请求路上取证和协助。不会占主导地位,宁愿担当从属协助角色。如果没有人证或没带手机无法取证,会更加犹豫和纠结,但不会离开,或许会保持一定距离观察,或者会选择等侯一下,看有无路人经过。救助完成心情极激动,充满自豪感,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大事。发遍朋友圈、微博、头条、抖音,极享受众人称颂,主动寻求媒体关注。事后多天、多月、多年偶尔会“不经意”提起。
凡人小人境界:加快脚步,有多远躲多远,装作看不见。或者做吃瓜群众,“好心”提醒跃跃欲试救人者,提醒其注意法律风险。发遍社交媒体引流,甚至开直播。事后发遍朋友圈,虚构、夸大自己作用和功劳,埋怨为了救人饭都没吃,好饿。
大致就是上述表现吧。不同境界的人处事方式、风格、逻辑、格局完全不同。不仅仅体现在扶人救人这件事情,这只是一个缩影,而会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中,也同时决定了自己未来天花板的高度。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这个案例不同表现的人生境界:
贤人境界。天人合一,地人合一。天之无为,人之有为。对道与德的理解异于常人,与天地道合一,与至德合一(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很清楚自己的能量和能力,不会去做能力范围外的事,也不会去想不切实际的事。所以他凡事顺其自然就做了,没有去想不能做的事;没有去做干不成的事。他可能也是一个普通人,一名勤奋努力的老职员,一名终日奔波劳碌的外卖老哥,一名一贫如洗,埋头学问的学者,一名任劳任怨,养育儿女的母亲,一名无怨无悔,驻守边疆的战士,他们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怎样去做,充满希望和快乐,并将这份爱铺满大地。上德大道之人与财富无关,与权势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自己对自己,以及对天地万物的理解有关。
做好事并不太难,难的是“上德不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的人不认为自己有德,顺其自然就做了,并没有意识到做了一件好事,只当作一件应该做的寻常的事情。)这个好难,或许要做好多习惯了才没感觉,有网友到这级别不?
君子境界。与贤人的区别就是前者心中无德,后者心中有德;前者随心所御,后者随心所欲。前者无所不为,后者有所不为。
能人境界。“下德不失德,有为而有以为”。时刻提醒自己不失德,有意去做一件好事,并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口不离道、德,随心所遇,有选择权,没有决定权。
凡人小人境界。不明道、不明德。随遇所心,随波逐流,见人人话,见鬼鬼话。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如何去做。直到老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来这世上,或许压根没想过这个问题。
至于圣人,在境界之外,超境界?我也没见过,不知道长啥样子。孔子见过,听一下他的形容: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大致的意思是:
鸟,我知道他们善飞;鱼,我知道他们善游;兽,我知道他们善于奔走。对于鸟,可以用箭射;对于鱼,可以用网捕;对于兽,可以用陷阱擒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么乘着风飞上天的。我今天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
天人合一者有三,一曰物天合一,与生俱来,至死方休。二曰己天合一,得人道,明明德,知知善,性归真,知己欲,知己需,知己能,知己命,立而行之,人己合一也。三曰圣天合一,得天道,天地人和,合融一体。通万物之道,取万物之用,和谐相衡,福泽天下。随心所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而无以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天下立德,为天下立功,为天下立言,天人合一也。
天人合一,也可以说得很简单。最后,插入一位粉丝的评价,做为总结:天人合一,即活到老学到老,乐山乐水,与所有人为善,回归自然,一切从简......
原创/作者:王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6
朋友说你已经到了人生最高境界。这句话的意思你可以这样去理解。

就是说,你的人生境界已经达到最高了,所以没必要要求自己了,你已经很厉害了。
第2个回答  2020-06-06
就是说你到了最厉害的地步,可能是做什么事情让朋友大开眼界,也可能是贬义词
第3个回答  2020-06-06
说明你的追求比较不一样,看事情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太一样,有种超脱人生,看透人生的感觉,这个是好的啊,不会被世界上的那么多的烦恼缠着
第4个回答  2020-06-06
就是他最想要的理想生活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