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文

如题所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中,先播放一段杭州西湖美丽风光的短片,并配以《西湖春》的古筝曲,曲子优美抒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意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又如《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李白与汪伦踏歌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随即带领学生讲古诗用熟悉的乐曲谱曲,把古诗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也能理解诗句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情。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轻松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化困难为简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j、q、x和ü相拼,引导学生编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利用多媒体制作,j、q、x和ü相遇后的变化,让孩子们理解“脱帽”的意思,孩子们对,j、q、x和ü相拼的规则熟记于心。
教学《称象》一课时,曹冲称象的办法是“先找来一艘大船,然后将大象赶到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在船舷上做上记号,大象上岸后再往船上装石头,看船下沉到做记号为止,最后称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将称象的方法做成动画,这样学生对曹冲称象办法能够透彻的理解了。
(二)变抽象为具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词句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抽象的,这些内容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如在教学低年级识字课时,学生对象形字、会意字不太熟悉,利用多媒体制作中国古代文字的简单发展史,让学生对象形字、会意字、甲骨文有初步认识,这样,学生能清楚知道象形字来历,掌握“羊”“兔”“鸟”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国汉字的文化。
(三)变静态为动态
文本里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回味无穷,如果配上恰当的多媒体,就有点睛之效。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小艇不动了,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小艇动,威尼斯就充满了热闹,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而小艇不动的时候,威尼斯就沉沉地入睡了。”多美的景色,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色,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配上威尼斯风景视频和优美的音乐,学生对威尼斯这个独具风情的城市又多了一分熟悉,多了一分向往。
(四)突破时空限制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葡萄成熟和制作葡萄干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欣赏五光十色的葡萄,体验吐鲁番新疆吐鲁番葡萄的多、甜、美。观看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知道阴房的样子,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葡萄变成葡萄干的全过程,如同置身于美丽的吐鲁番一般。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把复杂艰巨的认识活动变得简易且轻松愉快,从而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创新才是目的
小学语文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有《我是什么》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可能缺乏趣味性,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水的变化,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守株待兔》《我要的是葫芦》《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