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现有学生70多人,学校撤了就只有到距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乡中心校读书,学生年龄小,有的还要家长培

我们村现有学生70多人,学校撤了就只有到距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乡中心校读书,学生年龄小,有的还要家长培读,这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我们村有学校可以恢复吗?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2年5月 
    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建设国家人才的重要工作,也是实践“”的重要体现。目前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各项投入的缺口仍然很大,因而用最小的投入,让最多的农村孩子受到良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就是我们探讨当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应该肯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也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问题,其突出表现有:
一是偏远农村师资缺乏和城镇学校教师相对富余的矛盾。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正规院校毕业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都不愿意进去就教,如我镇的集源、潭下村目前分别都只有教师两名。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这些学校只得用一些教学水平相对较差的教师,其提高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而城镇的学校条件相对要好一点甚至好很多,生员也要多,学校经济状况也要好,教师的福利也较高,所以人们都比较愿意留下,从而造成了教师人数的相对偏多。
二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矛盾。以来,人们都普遍感叹教育投入的不足。建学校没钱,添置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没钱,开展教研活动没钱,甚至拖欠教师工资,大有举步惟难的形势。然而与此同时,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悚目惊心。如一些老校舍完全可以经过维修重新利用,然而有关鉴定人员怕承担责任,夸大其辞地把这些校舍判定为危并勒令封门,由此逼迫下面进行改造。而在危改造中,他们又不切实际地一味强调标准化、规范化,不仅要有阅览室、仪器室、教师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而且还要实行校园设施六配套等等。我镇的四游小学,在校学生仅51人,然而却于2000年花费31万元建起了一栋三层,建筑达700平方米的的教学楼和橱、厕所、操场等配套设施。两年来,我镇就被迫建起这样的教学大楼6座,造成了教育基础投入的巨大浪费。
三是农村教育成本过高与教学质量过低的矛盾。由于农村学校网点分散,村村都有村小学,大部分有村完全小学,其学校的行政开支和班级的日常开支却与生员较多的班级的绝对开支没有多大差距,这样,其教育成本就相对大得多。然而由于偏远农村学校好一点的教师不愿意进去,其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对教育心理、儿童智力、教学管理等知识都很缺乏,加之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纪律松散,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不到提高。
四是学校生员不足与农民子弟失学、辍学的矛盾。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校生员不是在增加,而是在逐步减少,如我镇四游村小学现在的在校生分别为五年级18人,四年级10人,三年级8人,二年级7人,一年级8人,生员减少的趋势就十分明显。而在生员不足的同时,随着近几年农民收入明显下降、农民负担的加重以及学校学杂费用的急剧攀升,农民孩子读不起书我越来越多,望学兴叹,失学、辍学率在农村年年攀升,使农村少年儿童无法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五是农民渴望将其子弟送入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就读与当前小学条件差、质量低的矛盾。在我镇多数农民愿意将子女送入中心小学就读,因为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村级小学,只是中心小学接受生源的条件不足,有条件的农民甚至花钱将子女送入城区小学就读。在我镇镇区目前开办了三所民办幼教班,其上幼儿班的儿童有一大部分是远离镇区几华里以外的村民子女,为保证生源,办班者用“面的”早晚接送幼儿上学,这一现象说明进入镇区中心就读的农民子女,不会顾及路途的遥远和子女的年幼,农民更看重教育的质量。
以上问题表明,进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了。为了探索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我们就我镇的小学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情况
腾桥镇地处临川区东南,素有“临川南大门”之称。全镇总为128.4平方公里,有20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4000人。是临川南部的中心乡镇以及江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
我镇的小学(不含原邓坊乡)现有中心小学一所,村完小八所,教学点二所,学生1275名。共有小学教职员工137人,其中公办在编在册教师106人,民办在编在册(含遗留问题)5人,离休1人,退休25人。师生编比均为1:11.5。教师文化结构:大专文化19名,中师文化90名,其他学历2名。专业技术结构:在职中级23名,初级88名。年龄结构:男50岁以上12名,女45周岁以上8名。在职专业教师111人(非师范类教师2人,师范类教师99人)。参加工作5周年以下20人。
附师生分布情况: 二、教育现状
腾桥镇地域辽阔,行政村分散,人口少,学生人数少,办学不集中,近两年来,镇财政对教育投入很大,为满足办学需要,建校6幢,资金投入178万元,其中镇筹措资金占60%共约110万元,向农民集资(经过区批准)占40%共约70万元。由于学校点多面广(距离集镇达4公里以上的教学网点就达5个,其中集源、潭下两所村小距集镇分别有15华里),生员偏少而且差距比较大(中心小学488人,超过100人只有松岗小学183人,陈家小学135人,新杨小学103人,其他村小学生员均不足100人,最少的潭下、集源小学分别只有生员14人和12人。这样就导致师资难以配备,教师工作量重,兼教双班多科课程。资金分散,教学条件得不到较快的改善,现代教学手段难以应用,教育难以管理,财政吃紧,群众抱怨,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农村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积极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逐步取消村级小学,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师资力量,做大做强中心小学,加强中心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改善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小学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的具体打算是:
1、逐步取消村级小学。1998年,我镇就取消了集源、潭下两所村小的高年级。去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时,我镇撤消了焦坑村小学,取消了白沙小学的高年级和集源、潭下小学的三年级,其生员全部分别到中心小学或就近到其他小学学习,这为我镇进一步地搞好小学教育体制改革探索了可行的道路并打下了群众基础。今明两年,我镇计划分期分批撤并村校四、五年级。四游、石池两校2002年秋第一批调整,其他学校2003年调整,高年级全部并入中心小学,集中办学,集中管理。目前属危尚未兴建的学校(如白沙小学属二类危,必须撤 并)学生可就近并入相应学校,根据家长意愿,学生也可到中心小学读书。到2004年下半年开学前,取消全部的村级小学公办建制,有条件的村级小学学生一律到中心小学就读。暂时不能到中心小学就读的学生,可以通过村里的民办教学班而上学。
2、进一步精简教师队伍。根据全区教师布局结合山区教育特点,假若按1:20定编,我镇需要裁减教师47名。具体裁减意见一是男教师年满50周岁、女教师年满45周岁以上的,实行内部退养,享受退休教师待遇(含在编民师)。二是教龄未满五周年以上和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实行待岗轮训,发放70%的工资。三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停薪留职。四是其余富余人员按德、能、勤、绩优胜劣汰,待岗轮训的发放70%的工资。五是行政、后勤、安全等管理人员保留6名职数,不占编制。六是借师、停薪留职教师不占编制。这样,明确了硬性条件,操作方便,减少压力,竞争上岗更能落到实处。
3、加大对中心小学基础设施和其他教学设备的投入。要通过逐步撤并小学,逐步取消对村级小学的投入。从现在开始,停止对村级小学的基础设施投入。待村级小学公办建制撤消后,完全停止对村级小学的一切投入。要在此基础上集中财力改善中心小学办学条件。近期的计划有:一是今年上半年在中心小学开工建设一幢总建筑至少在1100平方米以上,集教学、办公、学生食堂等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大楼,明年下半年开学时交付使用。这幢教学大楼建设计划采取、区、镇三级负担办法筹集资金,不再向农民集资;二是修建从临南大道到中心小学 水泥路,由镇、村筹集资金;三是在新的综合教学大楼二楼建阶梯教室,配备电脑,电脑设备由区门作为试点进行帮扶,同时引进英语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从五年级开始,开设计算机课,把现代教学手段带入课堂,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四是添置必要的文、体设施;五是对专职的英语微机、音、体、美教师免费分期分批培训或采取外聘的办法,解决相应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学校管理。撤销村完小后,一年可节省资金约六万元。如学校维修、富余人员工资、各种补贴、学校教具的添置、炊事员工资等,可用节余资金加大中心小学的教育投入,要本着与城区小学竟争的要求出发,引进城区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治安管理,加强教师和教育和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抓好教师的教育和管理,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集中财力资金提高在岗教师的待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把中心小学办成城区优秀小学的水平打下基础,力争教育体制改革后的中心小学 ,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师生精神面貌等方面,一年初见成效,二年大见成效,三年达到抚州区小学的水平。
5、抓好富余人员安置工作。要通过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努力增加裁减 教师的就业门路。一是鼓励待岗教师开设民办教学班或学前班。二是通过围绕教学开展服务取得就业机会。如添置三轮车、面的接送学生上下课和开办学生食堂等。接送学生上下课实行学校补助与适当收费相结合,实现自收自支,开办学生食堂,通过核算成本,加上适量的利润,实现自收自支。
6、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镇财政设立贫困学生扶贫基金(每年不少于一万元),中心小学也筹集部分资金(每年不少于五千元),加大对贫困学生上中心小学尤其是边远村的学生上中心小学,造成的部分负担(车费、中餐服务费、住宿费)进行减免、缓、补,扶助面应占边远村上中心小学 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以保证不出现一名学生因撤村小造成失学、辍学。
7、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深化农村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不仅可以做好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中心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推动农村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如我镇集源、潭下两个村是我镇的最偏远的山村,自从1998年撤消了小学高年级后,村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都纷纷到集镇建或购,有的还转移到集镇经商或从事非农产业。因此,我们计划通过抓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学生进入集镇就读作为有效载体,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小城镇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