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家喜欢《哈利波特》的原因

如题所述

一个魔法世界,处处影射着现实;一个寓言般的故事,治愈了很多成年人的心灵。《哈利波特》让罗琳女士获得了足以匹敌英女王的财产,凭借的,可不只是奇思妙想。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这本是小说改编电影的最基本要求。但在当代已经变得难能可贵。《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没有让作者失望,也没有让读者观众失望。它成功地让传统的正义、让一场经典的复仇与最现代的表现手法完美结合,为人们缔造了一个毫无违和感的魔法乌托邦。



1、天选与平凡

这套路太老了,不是么?——一个普通的婴儿,因为母亲的爱而变得不平凡,让世界上最邪恶的魔法师功败垂成。从此,哈利波特成为了魔法界的天选之子。当然,也成为了伏地魔无意间制造的一个魂器,彼此结下宿命的仇恨。

可这种套路又总是看不腻。大概,欧洲人的贵族思想是深植于骨髓的,他们总喜欢将不平凡的事业和不平凡的血统联系起来。按说罗琳的价值观是“反血统派”,但实际上她笔下的英雄大多有魔法血统:哈利和父亲一样是魁地奇天才,看似平平的纳威背负着上代的血仇,嚣张的少爷马尔福和父亲一样仇视麻瓜。就连好吃懒做的罗恩,也是来自一个膜法世家……

当然,赫敏是少数的例外。她是从麻瓜中诞生的学霸,足以让所有的“血统派”汗颜。她跟波特的交情是极不平凡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了爱。原著中,赫敏的内心描写中也表达过和哈利波特在一起的意愿。然而,她最终选择了罗恩。这是一个遗憾,但也是现实。两个相互吸引的人几乎走到了一起,这种朦胧的情感最终发乎情而止乎礼,永远地化作了友谊。

哈利波特的名声可能来自先天的命运。但是在交际中培养的人格魅力却是由自己创造的。预言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他能看到一些伏地魔的思想,这不取决于自己。但哈利能每一次站出来面对黑暗,凭借的则是自己的勇气:抓起魔法石、拯救金妮、放走小天狼星、单挑伏地魔……哈利总为正义而出头,又总能因为奇迹般的巧合而生还。当然了,疯眼汉、卢平、斯内普等人没有这么好的结局。同样的抉择总会有一些不同的结果。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主角光环吧。



2、成长的黑暗

从哈利波特的系列电影开篇就可以看出,基调是逐渐走向黑暗的。前两部的童年时光应该是最美好的。虽然也有屈服于伏地魔的黑魔法防御教授,也有卢修斯搞一些小动作。但这都是儿童式的冒险,是很纯粹的正邪较量。

可是从第三部开始,人性开始逐渐变得模糊起来,黑与白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了。小天狼星的冤屈迟迟无法洗刷,魔法部的规则教条逐渐成为惩恶扬善的束缚而不是帮助。而小矮星的背叛是为了保命,让自己死和出卖朋友,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选择。

第四部的《火焰杯》则像一场狼人杀,一场本应该和平的竞赛卷进了太多肮脏,弄得人人不知敌友。《凤凰社》则是让我们心痛的看到了“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这个事实。魔法部内部不止一次因为官僚问题而导致失策,以至于最后三部曲中,大量成员叛逃向食死徒阵营。

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斯内普以前就加入过黑暗阵营,但他又投入邓布利多的麾下,出于对莉莉的爱保护哈利波特;卢修斯一家两度追随伏地魔,但在决战中又不是那么死心塌地;就连哈利的挚友罗恩,也一度在魂器的影响下迷茫过。出于对赫敏的占有欲,甚至想过离开哈利。人是善变的动物。好在有些人会守住自己的底线。八部电影,更像是一部侦探系列剧:一点点窥透伏地魔的阴谋,一点点清除身边的炸弹,一点点正视人性。

哈利成长了,他能从容地应对危机,熟练地使用魔法,还收获了友谊和爱情。虽然这些过程不总是美好的。



3、因守护而强大

“不要怜悯死者,要怜悯生者。”这是尾篇中,邓布利多的残影在哈利波特脑海中说的话。邓布利多一直是哈利最重要的人生导师。以至于到最后,很多粉丝观众还不能接受他真的死了这个事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应该就是伏地魔和邓布利多的真实写照。有些人,譬如汤姆`里尔德,在他延长的寿命中,除了自私,失去了一切人格。而也有些人,譬如邓布利多,身后还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感悟,哪怕他是以“魂魄”或是臆想的形式出现。逝者的遗憾注定无法挽回,但薪火相传,留下来的智慧总能给生者以指引。

伏地魔看起来很强大,但他只有自己,投到他麾下的都是些奴隶而非战士。他的内心其实很脆弱,他只是个怕死的人,是一个因为家庭不幸而对麻瓜血缘产生自卑的人。他追寻长生不老是怯懦的表现,因为自己没有信心在有限的人生发挥应有的价值。他因为自卑而挑战秩序、使用黑魔法,他因恐惧而杀人,食死徒也同样是由于恐惧而归附的。用暴力来掩饰恐惧是最大的愚蠢,哈利是因为守护他人而强大:海格、赫敏、罗恩、卫斯理夫人……还有霍格沃兹和所有热爱正义与和平的人。这些人将希望寄托给哈利,正面情绪终究是大于负面能量的。

隐形斗篷、复活石、老魔杖,都被哈利得到了。他没有追求强人统治,也没有追求“复活”的无聊把戏去违背自然规律。哈利`波特对汤姆`里尔德的胜利,是人控制欲望的成熟标志。邓布利多见到汤姆的第一天就说过:“霍格沃兹不仅教运用力量,还教会人如何控制力量。”只有放弃过多的贪念才能安享现实的美好,只有对他人有所挂怀才能真正成全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我也超喜欢哈利波特!那我就说一下我喜欢的原因吧:
首先这一系列的题材是魔幻的,不知道您的年龄,但对于我这个17岁的男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拿起魔杖就能摆平一切,骑着扫帚满天飞,配置许多好玩又神奇的魔药......这一切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哈利波特中却生动的为我们展示出来。满足了我们对魔法,对自由的向往!
另外,电影表现出来的是我们从书中难以想象的东西!无论是神秘的霍格沃茨,美丽迷人的霍格莫得,以及有琳琅满目魔法货物的对角巷....都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属于巫师的世界。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第三部:这是唯一一部没有杀戮,没有暴力,却充满自由和爱...当哈利独自坐上骑士巴士,骑着巴克比克在黑湖上飞翔,穿着隐形斗篷在学校和度假村来回游窜,巧妙的穿梭时间,看着小天狼星飞向夜空...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向往,那份自由,那份无暇的天空,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当哈利见到他父亲的三位好朋友,卢平教授教哈利守护神咒,以及赫敏 罗恩等的包围,让我体会到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小天狼星说道:最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永远都能找得到——(在心里)...
每一部电影和书我都十分仔细的看过,无非是一个很老的话题:爱、正以压倒邪恶。但是魔幻的手段却以爱为线索铺陈开来,诠释罗琳女士心中、以及我们心中那份对魔法,对魔幻,对自由,对爱的向往!!...
以上是我简单的想法,要是深入分析就有太多要说了!(即使明明看到没有悬赏分,也用很多时间为您解答,因为您的问题也触发了我对这一系列的深思!有感而发!)
很期待后面电影的上映,死亡圣器将于今年(2010年)11月份上映,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17
从文学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哈利波特》的写作方式很有特色,在哈利波特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到最后可能就变成了整个故事的转折点,而这个细节的提出方式也是非常富有特色的,当你读到这个“细节”的时候,你自己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你自己还是忍不住来注意这个“细节”。
从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上来说,哈利波特中有一段非常真挚的友谊,这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却又得不到的。
======================================
以上均为原创,望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2021-01-27
因为《哈利波特》是最早的一魔法为元素的主题作品,是一部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奇妙的魔法世界,惊心动魄的剧情以及魔法的效果让人流连忘返。
第4个回答  2020-04-21
从文学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哈利波特》的写作方式很有特色,在哈利波特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到最后可能就变成了整个故事的转折点,而这个细节的提出方式也是非常富有特色的,当你读到这个“细节”的时候,你自己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是你自己还是忍不住来注意这个“细节”。
从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上来说,哈利波特中有一段非常真挚的友谊,这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却又得不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