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南京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迫使中国国民党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受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决策层在是否直接进攻南京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因为顾虑苏联在北方的军事威胁,日军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等人主张“不扩大”战事。因此,11月7日东京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临时编组为华中方面军的时候,将方面军的作战区域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即“制令线”)以东。

而日军战地指挥官却强烈要求进攻南京: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军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决定趁中国军队溃退“独断敢行”地“全力向南京追击”;22日,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鼓动参谋本部放弃“不扩大”方针,称“为了使事变迅速解决,乘现在敌人的劣势,必须攻占南京”。

11月下旬,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全面越过“制令线”,分别沿着太湖的南、北两侧开始向常州、湖州进攻。鉴于前线进展迅速的既成事实,24日东京大本营废除了“制令线”,并在12月1日下达了攻占南京的正式命令。

进攻南京的作战开始后不久,疯狂前进的作战部队就把辎重部队抛在身后,由于日军原本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后勤准备,部队立即面临着粮食供给中断的严重问题,日本军司令部于是下达了实际是要部队抢劫的“就地征收”命令。

日军在抢劫中通常伴随着奸淫妇女的暴行,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日军除了杀死受害人,经常放火烧毁整个村庄。

扩展资料

1937年12月12日,就在南京沦陷前一天,日军飞机炸沉了停泊在南京城外长江上的美国“帕奈号”炮舰。

后人把这起事件称作“发生在长江上的珍珠港事件”——假若真的如此,历史将会改写,南京大屠杀惨案或许能够避免。但历史无情:珍珠港事件与接踵而来的美国对日宣战,是4年后的事情了。

日本人是用偷袭手法炸沉“帕奈号”的。在事先没有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日军飞机俯冲而来,实施轰炸,“帕奈号”3人死亡,48人受伤。当时,三面大型美国国旗明显地悬挂在船上,而且天气晴好,能见度高。

当时正好有一位名叫艾利的摄影师在“帕奈号”上,他用4500尺胶卷拍摄了事件的全过程:飞机逼近时的镜头,在飞机呼啸于头顶时闪避开以策安全,后又冲出去纪录飞机攻击造成的破坏。1938年1月版的美国《生活》(Life)杂志,刊登了关于“帕奈号”被袭击的专题报道,在美国民众中引起了强烈震动。

“帕奈号”是一艘小炮艇,在南京即将沦陷之际,来护送城内的美国侨民。当时的新闻说:船上的美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会遭到无端攻击。有人推测,日本当时已经与美国宣战。

事实证明,这完全是日本的蓄意攻击。《日本帝国衰亡史》一书写道: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海军从上海发来的一封报告,该报告说,对帕奈号的攻击是肆无忌惮的。更重要的是,海军情报部门截收到并破译了一份给日本联合舰队的密电,表明这次攻击是由日本航空母舰加贺号上的一名军官事先策划的。”

日本人到底想干什么?这是日本人的一贯伎俩:冒险,试探。用火力侦察的手段,试探美国的远东政策,试探美国对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的反应。袭击结束,日本政府马上表态:绝非蓄意而为,日方承担事故责任,并迅速向美国政府签发了220万美元的补偿费用。

美国人怎么应对?罗斯福很愤怒,美国政府内部要求对日开战、制裁日本的呼声一度也很激烈。“帕奈号”事件前一周,日军还袭击了英国炮舰“瓢虫号”。罗斯福召见了英国驻美大使,建议两国联合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切断日本的原料供应,但后者没同意,说这可能导致战争。

罗斯福要求采取经济手段制裁日本的强硬主张,也最终被否定,美国政府认为:采取经济手段制裁日本,仍具有冒险性,且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当时美国奉行“孤立主义”,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它所使用的废钢铁、石油、精炼汽油等战争物资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双方贸易关系十分密切。这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了中国,与日本开战是非常不值得的。

这一年的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华盛顿正式接受了日本“真诚”的道歉,日本摸准了英、美的底牌。此事完结。

此时,南京已成人间地狱,恐怖的屠杀已持续两周。屠杀仍将持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会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9
南京大屠杀更加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抗日的意志更加坚定,日寇得不偿失
第2个回答  2014-01-21
我想这个问题涉应该及到了机密、真实原因是我们这些小市民无法所得知的。曾经我也有过像你这样的疑问,也搜索过许多资料、无一不是支言片语含糊其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