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哪天?

如题所述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12月13日上午,日军谷寿夫第6师由光华门、雨花门入城,随即将马路上的难民当作枪杀目标,马路街巷之内顿时血肉狼藉、尸体纵横。

伴随着屠杀和奸淫的是大规模的抢劫和纵火破坏。日军驾驶着汽车,直入各大公司、商店,将各种货物劫运一空。抢劫之后,日军到处放火,致使主要街道的高大建筑物都被烧毁。浩劫之下,昔日街市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一座尸体遍地、断壁残垣、满目凄凉的死城。

抗战胜利后,指挥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据悉,1995年初刚设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5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12月13日。

公祭死难同胞,是为了不忘过去,淬砺将来。过去很痛、很残酷,想起来就让人绝望,但不能因此就不去回忆、不去铭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人可以背叛任何事物,但绝不能背叛自己的同胞。

问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能产生转变,这就是公祭日的意义所在。至少这个日子已经让人们思考并关注那段历史了,也有了去多了解一点的动力。最可怕的事情,是忘记,甚至压根就不知道。

很多事情要真的经历过才能明白。但是,宁愿希望不要通过实际经历来理解战争和无辜同胞死亡的含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5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16
12月13日。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6
12月13日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