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道歉 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虽然让宝宝学会道歉并不容易,但是只要父母坚持努力,就会让他们慢慢明白:学会道歉也是成长中的一大步。
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经常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再加上责任意识不足,通常在做错事后不懂得如何道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道歉是一门不可少的功课。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让此习惯变成自然。
孩子不愿意道歉的原因 五六岁之前,很少有孩子能够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同情心是诚恳道歉的基础,但它是一项需要很多年才能慢慢发展完全的社会技能。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才能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理解自己的伤害性行为带给他人的影响。
说“对不起”意味着承认自己做了坏事,在3岁左右的孩子的意识中,做坏事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坏小孩。
儿童的“骄傲”和“自尊”。儿童的小小骄傲与自尊比同情心发育地相对要早,这也让他不愿意说“对不起”,既使他真地觉得抱歉。在他看来这是保留自己面子的一种方式。
父母的暴怒也可能使情况变得糟糕,彼此僵持。你的愤怒可能在他心里激起同样的愤怒反应。你越是大吼大叫发脾气,他就越不愿意说“对不起”。甚至,他还会采取很暴力的手段反抗你——气急败坏地踢人。或者完全被你的暴怒吓坏,简直不能够道歉。
认错需要一定的勇气。孩子不敢认错,可能是害怕承担后果,父母应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避免孩子产生畏惧感。
2、孩子犯错要及时纠正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教育并纠正,让孩子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这样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总想找借口推托。
对懂得道歉但又频繁犯错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注意孩子的言语道歉,更要关注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
3、父母应学会向孩子认错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孩子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尊敬。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这些,孩子就可以借此感到关心、理解和尊重,让孩子体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总之,道歉不是一句话的形式,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真正向别人表示歉意,并在以后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4
您可以找个机会(没机会创造机会)在你做错的时候及时向孩子道歉,然后必须让孩子说出原谅,这样,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任何事做错都要道歉并取得对方原谅,哪怕可以像做游戏一样来完成这些,故意做错一些,对孩子道歉,然后等孩子做错,再让孩子来说道歉的话,一种习惯的养成,只要短短15天。
我可以举个孩子反过来教育了我的例子:我孩子高中了,有次和他一起步行过马路遇见红灯,路很空,几乎没来往车辆,我就下意识的想直接穿过去,结果儿子就有点"厌恶"(这情绪说不准确,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对家长说话都带有这种不耐烦性质的情绪)的拉住我说:"我们这下一代的素质就是被你们这一代拉低的!"先不去说他这话的打击范围和合理性,但那一刻我的确有点老羞成怒式的脸红了,平时一直教育他怎样怎样,结果很多说的我们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后来我在家长群里也听到了好多一样的事例,而这些孩子平时出去也一直这样的,于是我反思了一下,确实,教育是双方的,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我们在教育孩子,孩子同样也在教着我们,于是,我试了试,每次过马路,不管有没车辆,我都坚持等绿灯,结果,半个月,我发现竟然养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反射,只要有红灯,不看手机,耐心等待。
第2个回答  2017-04-14
给孩子做示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