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说我没有主见怎么办

如题所述

  你可能属于依赖型人格
  一、表现特征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
  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3
人本来在面对选择,面对现实的时候会迷茫,因为不论是按自己的主见去做,或者听从他人意见,都可能面临后悔的境地。其实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在逃避有主见的风险。主见个性这种东西所有人都有,只是有些人没有发掘出来罢了。试想一下,如果主见太强,个性突出,自我中心,那和叛逆有什么区别呢?现在你需要的其实不是鲜明的主见,而是主见背后更加周密细致理性的思考,如果想做的事已经计划周密了,那就自然有去做的勇气,谋定而后动,有了底气,才会有主见。
第2个回答  2017-04-23
多看书,多学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9-16
分析:
主见,就是你看待事物的独立意见和看法。当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时,并不代表别人的想法就是不好的。
成熟的、有主见的人,会对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能理性地看待别人的建议、吸取众长。最终选择最合理的那个,并不一定是最初自己的主张。
方法: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且积极思考问题。
在参考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
经常在网络、家庭和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敢于拒绝。
经济独立。
培养孩子的主见:
1.积极征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自己做出一些决定,合适的要采纳。例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问他自己觉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2.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而不是盲从、盲目模仿。
3.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家长可以找出一个主题或者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5.经常与孩子探讨问题,留空间给他思考作答而不干涉。
6.静听孩子的“唠叨”、聆听孩子的“辩解”、教会孩子说“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