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筏型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要点

如题所述

筏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地板、梁等组成,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 而上部结构荷载很大的场合。 其外形和构造上像倒置的钢筋混凝 土楼盖, 整体刚度较大, 能有效将各柱子的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 筏形基础一般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 施工条件等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类。 2.2 构造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5mm。 (2)基础平面布置应尽量对称,以减小基础荷载的偏心距。底 板厚度不宜小于 200mm,梁截面和板厚按计算确定,梁顶高出 底板顶面不小于 300mm,梁宽不小于 250mm。 (3)地板下一般宜设厚度 100mm 的 C10 混凝土垫层,每边伸 出基础底板不小于 100mm。 2 2.3 材料要求 2.3.1 水泥 用 425 号或 525 号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 泥,要示新鲜无结块。 2.3.2 砂子 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3%。 2.3.3 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 5-40mm,含泥量不大于 1%。 2.3.4 掺合料 采用Ⅱ级粉煤灰,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3.5 减水剂、早强剂 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其品种和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 确定。 2.3.6 钢筋 品种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并 应取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7 火烧丝、垫块 火烧丝规格 18-22 号,垫块用 1:3 水泥砂浆埋 22 号火烧丝预制 成。 2.4 主要机具设备 2.4.1 机械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自卸翻斗车、机 3 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机械运输车等。 2.4.2 主要工具 大小平锹、串筒、溜槽、混凝土卸料槽、吊斗、手推胶轮车、抹 子。 2.5 作业条件 (1)基底土质情况和标高、基础轴线尺寸,已经过鉴定和检查, 并办理隐蔽检查手续。 (2)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3)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划或弹好混凝土浇筑高度标志,每 隔 3 米左右钉上水平桩。 (4)埋设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电气等各种管线均 已安装完毕,各专业已经汇签,并经质检部门验收,办完隐检手 续。 (5)混凝土配合比已由试验室确定,并根据现场材料调整复核。 (6)施工临水供水、供电线路已设置。施工机具设备已进行安 装就位,并试运转正常。 (7)混凝土的浇筑程序、方法、质量要求已进行详细的层层技 术交底。 4 第三章 3.1 工艺流程 3.1.1 钢筋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并预检→成型钢筋进场→排钢筋→焊接接头→绑扎→柱墙 插筋定位→交接验收 3.1.2 模板工程 (1)240mm 砖胎模:基础砖胎模放线→砌筑→抹灰。 (2)外墙及基坑:与钢筋交接验收→放线并预检→外墙及基坑 模板支设→钢板止水带安装→交接验收。 3.1.3 混凝土工程 满堂红基础: 钢筋模板交接验收→顶标高抄测→混凝土搅拌→现 场水平垂直运输→分层振捣赶平抹压→覆盖养护 3.2 操作工艺 3.2.1 钢筋工程 1、绑扎底板下层网片钢筋 (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弹好的钢筋位置线,先铺下层网片的长 向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2)后铺下层网片上面的短向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 机械连接。 (3)防止出现质量通病:由于底板钢筋施工要求较复杂,一定 要注意钢筋绑扎接头和焊接接头按要求错开问题。 (4)绑扎加强筋:依次绑扎局部加强筋。 5 2、绑扎地梁钢筋 (1)在放平的梁下层水平主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箍 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 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 沿梁水平筋交错布置绑扎。 (2)地梁在槽上预先绑扎好后,根据已划好的梁位置线用塔吊 直接吊装到位。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3、绑扎底板上层网片钢筋 (1)铺设上层铁马凳:马凳用剩余短料焊制成,马凳短向放置, 间距 1.2~1.5m。 (2)绑扎上层网片下铁:先在马凳上绑架立筋,在架立筋上划 好钢筋位置线,按图纸要求,顺序放置上层网的下铁,钢筋接头 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 50%, 周一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 (3)绑扎上层网片上铁:根据在上层下铁上划好的钢筋位置线: 顺序放置上层钢筋,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要求接 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 50%,同一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 (4)绑扎暗柱和墙体插筋:根据放好的柱和墙体位置线,将暗 柱和墙体插筋绑扎就位,并和底板钢筋点焊固定,要求接头均错 开 50%,根据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甩出底板面的长 度≥45d,暗柱绑扎两道箍筋,墙体绑扎一道水平筋。 (5)垫保护层:底板下保护层为 35mm,粱柱主筋保护层为 6 25mm,外墙迎水面为 35mm,外墙内侧及内墙均为 15mm。保护 层垫块间距为 600mm,梅花型布置。 (6)成品保护:绑扎钢筋时钢筋不能直接抵到外墙砖模上,并 注意保护防水层,钢筋绑扎前,导墙内侧防水层必须甩浆做保护 层,导墙上部的防水浮铺油毡加盖砖保护,以免防水卷材在钢筋 施工时被破坏。 3.2.2 模板工程 1、240mm 砖胎模 (1)砖胎模砌筑前,先在垫层面上将砌砖线放出,比基础底板 外轮廓大 40mm,砌筑时要求拉直线,采用一顺一丁“三一”砌 筑方法, 转角处或接口处留出接槎口, 墙体要求垂直。 砖模内侧、 墙顶面抹 15mm 厚的水泥砂浆并压光,同时阴阳角做成圆弧形。 (2)底板外墙侧模采用 240mm 厚砖胎模,高度同底板厚度,砖 胎模采用 MU7.5 砖,M5.0 水泥砂浆砌筑,内侧及顶面采用 1:2.5 水泥砂浆抹面。 (3)考虑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较大,砖胎模外侧面必须采用木 方及钢管进行支撑加固,支撑间距不大于 1.5m。 2、集水坑模板 (1)根据模板板面由 10mm 厚竹胶板拼装成筒状,内衬两道木 方(100×l00mm),并钉成一个整体,配模的板面保证表面平整、 尺寸准确、接缝严密。 (2)模板组装好后进行编号。安装时用塔吊将模板初步就位, 7 然后根据位置线加水平和斜向支撑进行加固,并调整模板位置, 使模板的垂直度、刚度、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3、外墙高出底板 300mm 部分 (1)墙体高出部分模板采用 10mm 厚竹胶板事先拼装而成,外 绑两道水平向木方(50mm×100mm)。 (2)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墙边线,在墙两边焊钢筋预埋竖向和 斜向筋用φ 2 钢筋剩余短料),以便进行加固。 (3) 用小线拉外墙通长水平线, 保证截面尺寸为 297mm(300mm 厚外墙),将配好的模板就位,然后用架子管和铅丝与预埋铁进 行加固。 (4)模板固定完毕后拉通线检查板面顺直。 3.2.3 混凝土工程(现场搅拌泵送) 1、混凝土现场搅拌 (1)每次浇筑混凝土前 1.5h 左右,由施工现场专业工长填写申 报 “混凝土浇灌申请书” 由建设(监理)单位和技术负责人或质量 , 检查人员批准,每一台班都应填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