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如何兴起的?

如题所述

网络文学的诞生离不开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互联网的出现开辟了新的时代,同时也带动了新的审美潮流风向。正因如此,网络文学的生存语境与以往相比存在很大区别:当下媒介融合大趋势下提供给网络文学多元发展的技术环境、文学普及和大众文化的盛行所带来的受众群体审美需求的变化、以及消费时代推动下文学的市场化打造、粉丝文化与资本联姻下文学受众属性的复杂化和文学受众地位的不断提升等,都是网络文学在当下时代独特的生存语境。

一、媒介融合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网络文学的降临及其跨媒介传播的趋势,文学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放眼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的文学阅读状态,人类的文学阅读早已从“读书”变成了“读图”抑或“读屏”,视觉审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审美形式,视觉时代的审美特征被愈加放大,与之并行的便是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普泛。

媒介融合与消费社会的联姻形成了大众泛娱乐化的普遍态势,一方面文学的殿堂性降低,纯文学势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带来的民间写作又带有个性十足的娱乐化内容,文学被逐渐烙印上了符合时代话题的商品属性,网络文学所开创的新的文学趋势正如欧阳友权所述,俨然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

尽管对于网络文学的现状各界学者之间喧哗争辩之声不绝,然而媒介融合带给网络文学的新机遇也是开拓文学形式的有力渠道。无论如何,文学属性的商品化变革顺应着时代发展趋势,新形势下的网络文学在视觉、听觉多重领域百花齐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革新。

数字化技术使得传统文学也将传播方式投入到数字传播的角度,经典典籍的电子图书阅读方式是传统文学追逐时代脚步的有力佐证。与此同时,本就顺应时代出生的网络文学已经顺着媒介融合的东风打破了文字传播的局限,将全媒体运营作为当前主流的开发渠道。

通过 IP 全版权运行,网络文学对文字视频化、文字音频化全方位开发,模糊了文学传播的形式界限,与媒介融合时代主题相契合。数字化下的文学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一特点在在线评论、弹幕互动中能够良好体现出来。

媒介融合提供的可视化、可听化手段重塑了传统的文学呈现形式,为受众提供了多方位的接收视角与审美模式,为文学传播注入活力,使其不再是“圈内传播”,拓宽了文学的生存领域。
现如今的文学,尤其是商业体系运营模式更加完善的网络文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学与多种媒介紧密联系起来,以共生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在

此之前,文学的呈现角度主要聚焦于文字阅读,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的传播方式与功能的界限逐渐被模糊,文学也脱离开固有的局限束缚进行跨领域的传播方式的探索。

二、审美需求层次下移
依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观点,人类的需求需要依照次序逐层实现,只有先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够去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在其中被大众普及的五个层次中,生理需求作为最低层次需求占据在层次金字塔的最基础位置。

以此类推,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对文学审美的需求也能够进行层次区分,从本能感官需求到精神审美需求也需要有阶段性的过渡。在传统的文学发展长河中,高级的精神审美需求是文学活动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尽管由于个人生计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商业利益因素,但文学性始终占领至高领地,是文学活动需要执行的重要原则。

众多学识渊博的文学家为发挥文学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都会对笔下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打磨和雕琢,因此在以往的文学活动中,充满着精英写作的文学理念。但时至今日,随着文学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精英写作理念正在悄然隐退,究其原因与当今社会的文学传播媒介有着直接的关系。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载体,文字脱离纸页以网络为承载向大众范围进行普及,这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轨迹。传统的文学传播主要靠印刷传播推动,由于获取成本、思想境界等多方面复杂因素,能够跨入文学领域的接收者一般为知识分子、文学爱好者或者家境殷实且教养良好的家庭等,传播条件较为苛刻,因此传播范围局限于一定的圈层中。

除此之外,传统的文学生产体系对创作者文学水平的严格要求也使得文学生产者普遍为知识精英分子,文学领域是文学储备匮乏的普通社会人群难以触及到的精英领域。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基本只循环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以上,在占有社会最多人数的大众群体中,文学并不活跃。

然而,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相对封闭的发展状态。网络的普及为社会大众接触文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方面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泛的创作门槛,使普通人群接触文学创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在商业发展之初的获取成本与传统印刷传播相比更低廉,对社会大众的包容度更高,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受众基础。

当网络媒介取消了文化精英在知识、讯息、发表等方面的垄断特权后,专家和业余者的界限也在模糊,人们对文学的需求也随着文学接触群体社会背景的改变发生着变化。

“爽文学观”能够直白地解释文学普及后新时期文学理念的状态,同时也能够说明当前大众对文学的需求层次为何处于现今阶段。“爽文学观”认为所有读者包括高雅读者都有基础需求。

传统文学批判体系中与“爽”有关的“娱乐性”是隐蔽的、建立在“寓教于乐”的预期基础之上的,而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则,将娱乐性提到前台。当文学接触权力下放,专家和普通人的界限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满足基础需求,文学意义便从传统的灌输、启蒙主位,到如今满足读者内在欲望主位。

另外,“爽文学观”也强调普通读者也有高层需求,只是相较于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更需要“刚需”来果腹。因此,只有满足“基础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对高层需求进行追求,这是由大众的平均知识背景和精神层次决定的。任何事物都在循序渐进中进行,想要将网络文学意义提高到启蒙思想的高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文学素养。
三、文学活动市场化
(一)订阅量决定作品口碑
付费阅读制度的推行开辟了文学网站的盈利渠道,为网络文学商业化创造了契机,文学市场展现出来的巨大潜力引来了资本的参与。自 2008 年盛大文学成立以来,网络文学逐步完成商业化转型。巨大的行业红利前景促使老牌大型门户网站,如腾讯、网易等开始涉足该领域。

2015 年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至此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运营初步具备成熟化规模。网络文学的生成离不开网文平台的筛选和推荐曝光,此时网文平台以何种标准进行筛选和曝光不仅关乎一部作品的生死,也关乎整个网络文学的生态。

时至今日,网络文学生产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套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体系,能够带来商业价值的订阅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热度、作者的稿酬收入等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说订阅量维持着文学网站的正常运行。订阅量越高的作品拥有的读者基数就越大,作品的市场价值也就越高,这直接影响了网站对作品的推荐意愿。

网站推荐和订阅数据的直观呈现对读者在海量作品中筛选阅读目标产生关键性作用,因此订阅量具有决定作品生死存亡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网站还是作者本身,都对订阅量报以极高的热情去追逐,订阅量与网站推荐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在互相选择的过程中互利循环,最终达到商业盈利的共同目的。

为了维护订阅环节在网络文学生产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各大原创文学网站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首先,文学网站均会在首页划分模块成立排行榜,将与订阅有关的数据直截了当地摆在浏览者面前,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作品评价标准暗示。

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其网站主页榜单设置有月票榜、畅销榜、粉丝榜、阅读指数榜等,每个榜单的设立均与订阅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起点中文网排行榜的设立风格对外界传达了“数据为王”的业界准则,能够登上榜单甚至登上榜首成为站内海量签约作者的创作动力。

在站内“编辑推荐”栏目中,被推荐的作品下方还会用显眼的红字标出“在追”人数。比如 2021 年 11 月10 日该模块中所推荐的作品《穿梭多元宇宙的死灵帝国》下面写着“30627 人在追”,表明了该作品目前的热度状况,以此为读者阅读意愿提供“具体参数”。

具体、明确的反馈,是适应快节奏社会出生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爆炸的环境下,数据能够帮助大众快速选择目标,因此订阅量代替了以往思想性、文学性的评判方式,以数据评判作品优劣,在网络文学中决定着作品的口碑。

(二)以读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
网络文学的出现也为文学生产提供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创作群体,善于使用互联网的青年人成为网络文学生产的主要人群。这类人群伴随互联网成长,追求个性、自由,在网络环境中匿名畅游,活跃在各种社交论坛中倾诉心声,感性特征十分明显,以及刚刚接触社会不久的人生阶段使其心理状态呈现出在大众中寻求社会身份认同的趋势。

网络文学平台的评论区处,时常可以浏览到作者用心回复读者留言的场景,言辞间珍惜读者对自己的支持与喜爱,甚至会建立读者群,在群内与读者群体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同时,写作群体在创作上积极向大众靠拢、寻找共鸣,整体呈现个人叙事表征,以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个人才华为主要目的。在《身体形态一一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中,约翰·奥尼尔认为,身体体验的替代性消费是大众社会的显著特征,人的每一种生理、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最后都将被物化成化学物质或职业服务。

正因如此,网络文学往往更关注如何刻画人物的人生经历,并将其作为叙事的中心,爱情、游戏、冒险是其创作内容的精神核心,很少考虑承担“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文学的教化功能与人文力量逐渐隐退,娱乐功能与消遣性逐渐成为网络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主流。

互联网对文学生产者要求的降低使非专业出身的业余爱好者参与文学活动成为可能。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成为文学生产者的一员,许多创作者出于好奇心和试探的心理成为了后来的网络写手,甚至现如今的一些网络写手大神如《甄嬛传》的原著作者流潋紫、《鬼吹灯》的原著作者天下霸唱、《斗罗大陆》的原著作者唐家三少等,在进行网络文学生产之初都有自己的稳定工作。

直到作品被挖掘,作品与作者的名气逐渐提升,一些网络写手才会选择职业写作,不过对于大部分网络文学生产群体来讲,尽管自己的作品小有名气,稿酬也有稳定的增长,但他们依旧不会将网络写作转变为主要职业,更多是作为业余爱好予以保留。

因此相对传统的文学生产群体来讲,网络文学生产群体的社会背景更加复杂,在文学钻研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因此文学底蕴明显不足,更因为没有系统地钻研过文学写作所以不会严格遵守传统文学生产的叙事模式,口水话语言较多,整体呈现松散与随意性。

除此之外,网络文学在稿酬制度与签约规则方面对作品更新频率与作品文字数量的要求也稍显严格,毕竟优质的文学作品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与打磨,但生产机制更偏向工业化管理体系的网络文学网站却并不会为创作者提供太过宽裕的时间,同时文学网站作品容纳度的海量性也导致读者拥有完全溢出的阅读选择,快餐习惯也使读者不太喜欢晦涩深奥的文本内容,转向文学的浅阅读行为。

因此更新频率、文本字数与文本故事的离奇性成为作品间竞争读者量的关键筹码,这些因素变相导致网络写手的文学地位从作家沦为“码字工”,码字成为了一种任务,字数与新奇是其硬性指标,在长期对效率的追求中丢失了文学创作最应该重视的内容质量与文学价值。
你读过最好的网文是什么?
《赘婿》,作者:愤怒的香蕉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角从现代金融界巨头的身份回到了古代,进入一个商贾之家最没地位的赘婿身体后,涉及到一系列家国天下事的故事。
《赘婿》是“赘婿”文的鼻祖,后续市场上跟风出现了无数赘婿题材的小说,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这本小说的火热。中原五青”之一也是起点白金作家的香蕉,用他细腻的文笔征服了千万读者。《赘婿》从2011年5月24日开始连载,至今连载已经超过9年,目测有希望可以突破10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