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配合方面的建议

如题所述

第一,家校合育,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委会为纽带,通过跟首导,跟任课老师的沟通,再以家委会各成员为主体,通过跟家长的沟通,达到对问题学生的全方位了解。第二,家委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课代表的作用,每一个跟任课老师对接的家长,其实就是任课老师的课代表,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他个人确实解决不了的前提下,可以跟家长课代表沟通,详细说明他所遇到的问题,也包括出现问题的具体是哪个同学,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对接家长课代表再把问题跟学生家长做详细沟通,既免除了任课老师跟家长沟通时间上的不足,又让问题学生家长了解了学生的不足,达到一种无缝对接的沟通。第三,每个任课老师都面对着几个班上百名学生,他们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照顾到,毕竟他们不是神,精力有限,通过我在教室听课的观察,每一堂课,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是那么狠认真,也许他不喜欢这门课程,也许他对老师有误解,可是,任课老师真正去对这个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几乎没有,你说任课老师没有发现?我觉得不可能,我一节课就能发现,他们朝夕相处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对每名学生的成绩我估计是了解的!也许他是真的管不了那么多!这样的话,就需要家长能对这名学生起到实实在在的影响作用了!在这个情况下,对接家长课代表,就可以跟任课老师沟通一下了,任课老师也可以做一个纸质的情况说明,对每一名问题学生做一下介绍和解说,再由家长课代表去沟通每一名问题学生家长,也避免了不同学生家长对任课老师的打扰,让他们能安心教学。第四,通过家委会与各科老师和首导的合作,我相信,班级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浓烈,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会更加顺畅。第五,这种方式,可能对于家长课代表的要求会高一点,交流方式会更多样化,但是,我们既然同意家校合育,就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喊口号上,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合作方式,去完美诠释家校合育,去更好实现家校合育这个美丽梦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一、作息时间要规律

1、闹铃响后,父母要起床,不要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一个人的事情。当孩子看到家庭成员还在睡觉,而他要起床上学,可能会引起他对上学的反感。

2、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周六和周日也尽量不要晚睡晚起。

3、晚上21:00前主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及阅读情况。

4、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不要在孩子准备入睡时还开着电脑、电视。

二、不要总当低头族

1、如果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或许会模仿家长,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

2、若父母只是默默低头玩手机,随口应付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会觉得受到冷落。

3、家长在家时应该多陪孩子出去散步、荡秋千,甚至一起去玩玩娱乐设施。还应每天花半小时听孩子讲他和学校小伙伴的故事。

4、家长可以放下自己的权威,与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监督家长使用手机,例如规定散步时候把手机放在家里,吃饭时不准玩手机等。

三、读书习惯不能少

1、每天阅读不少于一小时,设立固定时间。例如每天睡觉之前。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看书、看报纸,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3、孩子在学习时不做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你坐在沙发上吃着瓜子看电视,却要求他乖乖地坐在一边读书?

四、多多陪伴一起玩

1、玩是孩子的天性,带孩子玩可以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2、重视孩子的需求,专心地陪他一起玩一起疯,不仅能建立亲密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3、帮他从小培养一项体育爱好,这是一生的投资。

4、带孩子出门活动,逛动物园、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开拓视野。

五、时间观念需重视

1、父母在平时做事要注意时间期限。比如,说好看半小时电视就不要看一小时。这可以帮孩子从小培养时间观念。

2、父母要对孩子守时守约,答应带孩子一起做的事,不要轻易反悔,如有别的事,要给孩子解释。

3、做事有计划。做大事要从小事开始,做每一件事又要在一定具体时间范围内。

4、将学习工作和娱乐时间严格划分,这样能培养孩子专注力。

六、别拿工作当借口

1、每天尽量在单位完成工作,工作和生活分离。你有一生的时间去工作,但是孩子的童年是一去不返的。

2、不要以工作为借口推脱已经答应孩子的事情。

3、经常主动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要借口忙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4、认真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你拿着手机玩不停,你看他想和你说话时,渴望的眼神了吗?

七、积极心态少抱怨

1、有时,父母会因为压力大,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卑感,以减轻对孩子的愧疚。当父母说自己没本事时,孩子又该如何坚定自信呢?

2、父母要经常站在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教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抱怨如同一剂毒药,会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直接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孩子也变得爱抱怨,遇事推脱责任。

4、父母先做好自己,还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八、家庭氛围要有爱

1、做家庭决定时,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如不能遵守约定或临时做出了其他决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让他感受到受重视。

2、多听孩子的意见,创造平等、自主的家庭氛围。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剥夺她做决定的机会。

3、要孝敬父母,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爱,同时父母也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4、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再孩子面前指责对方,这样会破坏对方在孩子心中形象,甚至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九、家务劳动一起做

1、“爸爸别欺负妈妈。”家务不应是某人的任务,每个人都要承担一部分。

2、做家务能培养责任感,孩子能在劳动中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影响孩子自立能力。

3、劳动中,孩子会遇到或发现新问题,进而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后,他会获得喜悦,激发求知欲。

4、一起做家务是全家交流的好机会,在看到孩子认真的劳动后可以予以表扬
第2个回答  2022-03-18
一、作息时间要规律
1. 闹钟响了以后,家长要起床,不要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个人的事情。当孩子看到家人还在睡觉,他想起来上学时,可能会引起他对学校的厌恶。
2、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在周六和周日晚睡晚起。
3、晚上21:00前专注于孩子的学习和阅读。
二、不要总当低头族
1、如果父母沉迷于手机,孩子可能会模仿父母,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
2、如果父母只是默默低头玩手机,随随便便处理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会觉得被冷落。
三、阅读习惯不能少
1、每天阅读不少于一小时,并固定时间。例如,每天睡前。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您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阅读书籍和报纸。一个好的学习伙伴非常重要。
拓展资料
学校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旨在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的目标。目的。学校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各个学校接受的各种教育。它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社会需求影响,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承担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功能。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2016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2万所,总建筑面积32.6亿平方米。 到2021年,全国共有各类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比上年增加7000所,增长1.33%;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万人,比上年增加674.48万人,增长2.39%;专任教师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 到2020年,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有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港澳台地区高校不在此名单之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