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军,为何一定要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

如题所述

因为国防军是职业军人,他们服从国家意志,为国家服务,是国家的一把利刃,而不是效忠希特勒。并且国防军的领导阶层大都是以容克贵族为主的传统普鲁士军官,他们传承普鲁士精神,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总参谋部就是德国军人职业精神的象征,总参谋部也是战争中自始至终德国战略思想的执行者。

从希特勒的崛起到失败的12年中,德国军方将领始终在力图排斥来自外界的干扰,努力保持他们在军事领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做出不懈的努力。

而希特勒则无时无刻不想千方百计的控制整个军队,试图掌握最高的战略指挥权。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的普鲁士将领们和希特勒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执和矛盾。

面对共同的敌人以罗姆为首的纳粹冲锋队,希特勒和军方的短暂蜜月期(利益交换)

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后,希特勒的对外扩张政策得到了一战后被凡尔赛条约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容克贵族的一致支持,此时一路为希特勒选举保驾护航的纳粹党私人武装“冲锋队”在罗姆的带领下,人数一度达到了惊人的250万人,一跃成为超越国防军的德国第一武装力量,并一度试图撺掇军权。

▲罗姆的纳粹冲锋队

而罗姆率领的冲锋队虽然支持希特勒,但是也并不是效忠希特勒,而是效忠于纳粹党,于是通过希姆莱,希特勒和容克贵族达成一致,以国防军效忠希特勒为条件,换取希特勒绞杀纳粹冲锋队。

▲人数一度高达250万

于是希特勒在1934年发动大清算,处决了罗姆以及冲锋队的高层。此后希特勒变得更加倚重将领的支持,容克贵族也得以在军界重树他们的威望。

希特勒耍手段打击军方将领,试图控制军队,但遭遇强烈反对

面对希特勒大踏步的扩张政策,军方将领认为希特勒的步子迈的太大,他们告诫希特勒不要贸然挑起战争,试图以此来阻挠纳粹的侵略外交政策。

为打击军方将领,1938年希特勒和军方将领的斗争第一次出现小高潮,希特勒手下的第一打手,希姆莱率先出手,他首先抛出一纸警方密件,声称国防部长布隆贝格的夫人曾经是一个妓女,希特勒大光其火,立刻将布隆贝格撤职。随后希姆莱又抛出一份警方文件,诬陷全军总司令弗里奇将军是同性恋,希特勒趁势又将弗里奇解职。后来虽然在法庭上弗里奇的事情得到澄清,但是弗里奇却并没有官复原职。

▲希姆莱,希特勒座下第一打手

希特勒利用道德危机打击军方将领,试图抓住机会控制整个军队,他甚至提名自己的追随者赖歇瑙来担任陆军总司令一职,随机遭到了以龙德施泰德为首的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于是希特勒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即不亲纳粹又不反纳粹,并且在军界颇富人望的伯劳希奇担任陆军总司令。

希特勒自以为这一着颇为聪明,既可以对军方有所安抚,又确保总司令不像弗里奇一样难以驾驭。

但是伯劳希奇并不像希特勒预想的那么听话,为了维护军方的权利,他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同盟,此外总参谋长贝克将军的支持使伯劳希奇的立场更加的坚定。

贝克将军甚至公开谴责希特勒的好战政策,结果被愤怒的希特勒解职,随后军方保守派的哈尔德上位总参谋长一职。

随着战事的展开,德军将领与希特勒的矛盾越来越大

德国兵不血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希特勒威望大增,占领波兰后,将领们发现希特勒打算扩大冲突,在西线发动进攻,德国将领们为此忧心忡忡,与希特勒关系又趋于紧张,他们认为进攻的风险实在太大,但是他们的异议再一次被压制。

虽然面临将领的质疑,希特勒悍然下令入侵法国,侵法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德军的能挣善战,另一方面在于希特勒才弄了一名下级军官(曼施坦因)的计划和法国军方犯得打错。

但是征服法国的成功进一步削弱了德国将领的地位,胜利的风头全被希特勒领走了,希特勒为自己加冕炫耀,其内心也以世上最伟大的战略家自诩,从此更是对将军权限内的事务横加干涉。在日后的许多军事决策中,都会出现德国总参谋部与希特勒激烈争执的画面,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一书中曾经多次描写这种场面。

平衡普鲁士贵族实力,希特勒建立效忠自己的党卫军

为了平衡容克贵族的强大军力,希特勒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卫队,并不断的扩大规模和武装化,进而演变成了我们熟知武装党卫军。

所以党卫军本身就是牵制国防军的存在,是希特勒的嫡系亲卫军,时刻以希特勒的利益为先。

而国防军则服从以德国精神代表的总参谋部的意志,实际上是以容克贵族的利益为先,在核心出发点不同的情况下,所以国防军与党卫军的区别非常的严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二战德军其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分为党卫军和国防军,二战时期的德国部队还有德意志志愿兵。其实就是德国的伪军部队,主要的构成就是战俘和占领区的平民。后期还有人民冲锋队。不过今天先聊聊国防军和党卫军。两者的区别其实还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党卫军的战斗力更加强大,国防军犯下的战争暴行更少。而且在战争开始之后,党卫军和国防军往往是配合作战。

    1、党卫军忠于希特勒和纳粹党。

党卫军可以看作是德国的武装警察,但是这个武装警察的战斗力过于强大,所以历史上都是将其视作德国的正规部队。党卫军最初是希特勒设立的个人卫戍部队。成员数量非常少,但是训练素质非常高。后来随着战争的进行,党卫军进行了扩充,巅峰时期党卫军的人数一度达到了18个集团军,一共45个师。但是随着二战德国的战败,党卫军中的大部分人都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死亡。

    2、国防军忠于德国,归德国国防部管辖。

其实在二战战场上进行作战的,大多数都是德国的国防军。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国防部队。属于部队编制。管理权为德国的最高统帅部。虽然国防军的作战能力很强大,但是随着希特勒被刺杀事件的发生。希特勒开始不信任国防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党卫军得到了更高速的发展。而国防军的实力实际上得到了削弱。在二战后期,主要的作战力量已经成为了党卫军。在二战结束之后,国防军被集散。一直到1955年,因为冷战的需要,在美国和英法的默许下,西德才重新建立了国防军。但是重新建立的联邦国防军的战斗力和二战国防军不可同日而语。

    3、由于信仰的问题,党卫军的作战意志往往更加坚定。

战争后期,往往进行死守的都是党卫军。因为党卫军的格言是吾之荣耀即忠诚。正是因为这个理念,党卫军的战斗力其实是略高于国防军。而且拥有非常多的特种部队,比如著名的勃兰登堡部队就是属于党卫军的范畴。其实特种部队在二战还是个新鲜的概念。所以当时的国防军将领出于骑士精神,非常看不起这些穿着敌军衣服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欺骗和搞破坏的军人。当然不得不说,勃兰登堡部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大。

    4、党卫军在战争中犯下了很多暴行。

由于党卫军是忠于纳粹党的,所以在当时,很多命令都是通过党卫军执行的。包括建立集中营等等。所以后期党卫军受到的清算和清理也比国防军更加严格。

第2个回答  2020-09-30

我们要从国防军、党卫军的性质说起。国防军是德国自普鲁士时期,延续出来的军事组织。由传统军事贵族“容克贵族”把持。靠着对军队的控制,容克贵族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垄断了整个德国军界、政界。

第3个回答  2020-09-23
因为这两种军队的性质是不同的,国防军效忠于国家,而党卫军是效忠于希特勒个人的。
第4个回答  2020-09-20
忠诚对象不同。国防军是效忠于德国国家,党卫军是效忠希特勒个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