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的包拯与欧阳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提起开封府,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是宋代的清官包拯,事实上包拯几乎成为了开封府的代名词。

不过在开封府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就是大作家欧阳修,而且在包拯之后就是欧阳修知府。

包拯是当时的能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所以不少贪官和权贵都非常惧怕他,在一定程度上,包拯的出现的确震慑了贪官。

可是,包拯的严格执法,得罪了很多当权者。他们常常到皇帝面前告黑状,皇帝也认为包拯偶尔的确有些过火,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于是找借口免去了包拯的职务。

包拯被免后,欧阳修就走马上任。

鉴于前任知府的经验,欧阳修开始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他觉得自己想要处理好开封府的事务,最重要的就是联络他人,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

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更为通情达理、灵活多变。

一方面,他也会严惩那些贪张枉法的官员,也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引导和教化。

有些人犯了罪,他并没有严格按照法规来执行,而是做出适当的宽容处理,给予对方一些改正的机会。

正因为实施这种宽简仁政,开封府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也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在欧阳修的治理下,当时整个开封府的环境比较和谐。

他因此结交了很多官场人士,大家一方面钦佩他的清廉和正直,一方面又对他感恩戴德。可以说他在开封为官的时候,一直都比较顺利。

事实上,后人对于欧阳修的宽简仁政评价很高,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理方法,而这种方法,无疑又显示出了欧阳修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为人处世的大智大慧。

所以,做人应该向欧阳修学习,借鉴他的处事方法。

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端正自己的态度;但一面又要包容和变通,在人与事面前要懂得装糊涂,要懂得世故一些,有些东西没有必要计较太多,也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

凡事沉住气,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自然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恩威并施。

历史上的清官,大多铁面无私,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铁面包拯(zheng),震慑了贪官,使他们兔死狐悲,到皇帝面前告黑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包拯百口莫辩,最终被免职,失去了继续扫黑除恶的大好前程,成为了千古忧伤。

而欧阳修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一手抓案件,一手抓关系,有惩戒有宽容,显示出他为人处世的智慧。

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官员们投桃报李,使欧阳修成为政坛不倒翁,官民都认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为官之道,不同于为民之道,需要更高的谋略,更好的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