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宰相是重臣又是权臣?

如题所述

无论哪个朝代的宰相,都是重臣。
所谓“重臣”,是指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包括宰相和朝廷中居要职的其他大臣。
“权臣”有两个意义:一是指有权势之臣,在这个意义上,宰相也是权臣,例如蜀汉诸葛亮、汉末曹操等;另一个意义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具有贬义,他们掌握着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皇权根基,这样的权臣有秦相吕不韦、汉代王莽、北宋蔡京、南宋秦桧、明朝严嵩、清代鳌拜、和珅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2
中国历史上三位即是权臣,又是忠诚的柱国大臣
做忠臣不难,做权臣也易,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大臣很多。但做一位即是权臣,又是忠臣的人却难,这样的大臣却是少之又少。
所谓权力可以造化人,当然也可以改变人,大权在握,利欲膨胀,当权臣遇到皇权,往往就真的是忠奸一瞬间。 那么真正在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都有谁呢?
3、诸葛亮
诸葛亮是当时蜀汉的丞相,可以说也是蜀汉的实权者,但是也是忠臣。
图片
诸葛亮和刘备刘禅之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甚至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虽是当时蜀汉的丞相,但可以说也是蜀汉的实权者。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后主持了南征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从西晋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诸葛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而在成都、南阳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后人祭奠。
图片
2、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的周公,说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后不到两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辅政。
图片
周公旦却一心一意辅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主持修建洛邑,同时制定礼乐规章制度。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不久之后死去。正因为周公辅助幼主,既是权臣又是忠臣,成为后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连汉武帝临终,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见周公在后人对的心中简直就是忠臣的榜样,受到万世景仰。
图片
1、闻仲
闻仲,帝乙托孤大臣,纣王重臣、太师,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小说中商纣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驾崩,托孤于太师闻仲。此人幼年曾拜师截教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学成五十载后下山辅佐帝乙,作为法力无边、位极人臣的托孤元老,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
图片
时与黄飞虎并称为殷商文武双璧,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他的一生南征北战,百战不殆。
第2个回答  2021-12-12
第十位:不是奸臣的权臣——鳌拜
鳌拜历经皇太极,顺治与康熙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老臣。在康熙初年,鳌拜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主少国疑,鳌拜的嚣张跋扈成为了他坚决被拿下的理由。(请注意:没有任何史料,既在鳌拜要叛国或者要篡位,他败于嚣张跋扈)
第九位:不是权臣的权臣——多尔衮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儿子,皇太极的亲兄弟,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是有实力,有机会争夺皇位的。他兵权在手,朝堂有支持者,再加上自己的身份,就算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应当。但多尔衮重情,为了孝庄皇太后的感情,至死没有叛变。而是一心一意扶持顺治。(可顺治登基后,刨了多尔衮的坟)
明朝有三位,占据第8位,第7位和第6位。
第八位:明太祖时的奸臣——胡惟庸
胡惟庸作为明朝开国时的第2任丞相,绝对是明朝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奸臣。因为他准备调兵,把明太祖朱元璋给杀了。有胆略有狠心,如果不是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是刀山血雨中厮杀出来的,估计大明朝皇帝得换一个姓。
第七位:明嘉靖朝的权臣——严嵩
严嵩定性为权臣而不是奸臣,是因为严松在做首辅的20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嘉靖皇帝,遮风挡雨擦屁股。严嵩的名声坏就坏在他的儿子严世藩身上。
第六位:明万历朝的忠臣——张居正
张居正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并于万历9年实行变法(一条鞭法:一句话解释就是将税银摊到田亩中去,按田亩收税,有多少地交多少税)
自古实行变法的大臣,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因为他们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张居正死后,新法被废除,自己差点被开棺戮尸。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代忠臣。
宋朝一位:王安石
第五位:北宋王安石
王安石的变法应该说涉及面是比较广的。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可惜变法5年,更是要见成效的时候,他的政敌司马光(就是小时候砸缸那小子),把王安石的宰相位置给搬倒了,新法毁于一旦。否则宋朝总也不会被人吊打。
第四位,唐朝玄宗的李林甫
李林甫绝对是唐朝唯一的一位成功的权臣(请注意说的是权臣,并不说的是忠臣)。他自己本身就是皇亲国戚,同时还拥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最害怕的就是李林甫。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从来不敢有反心。
直到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这个草包当权,安禄山马上就造反了。这次造反也让唐朝由盛转衰。
三国时期两位
第三位:蜀国的丞相权臣诸葛亮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第3个回答  2021-12-12
秦国的第一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保留了原来的左右丞相制,却不再设立“相邦”一职。秦二世时,秦朝又加设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这符合历代宰相职能不断下移的规律,既可避免功臣位高权重,又可防止封无可封的尴尬局面,以维系皇帝的绝对权力。

汉承秦制,因老刘家的皇帝出身草莽,刘邦本人更是地痞流氓一个,其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和能力,故其崇尚“黄老”之学,以“无为”治国。但是,国无为而治却不可不治。于是,西汉初,复设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直至诸吕被铲除后,吕产成为最后一位正常任命下的相国,此后丞相即皇帝之下的最高权位,直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自秦算起,丞相一职存在了三百多年。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这两百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自任丞相,但不久之后,曹操便被封为了魏王。


先秦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这三百七十年间,除蜀、东晋初年和北朝的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此后的隋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的情况属于统治机构对官制繁琐而行政效率低下问题的调整,但只是再一次重复宰相职能下移的循环罢了。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的情况是为了满足最高统治者及大部分贵族阶层不精通汉文化的统治需要。明清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故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宰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12

重臣和权臣,其实差不多,重臣偏褒义、权臣偏贬义而已,区别并不是很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