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自曝入职高校5年后,月薪仅372元,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如题所述

据相关媒体报道,清华博士自报入职高校5年后月薪仅372元。当看到该消息时,很多网友感觉到差异,甚至是愤怒,为什么清华博士每个月的工资只能拿到372元,而且都已经拿了5年。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我个人观点,第一时间看到该事件时,会觉得一位清华博士一个月才拿到372元,公司太少了。甚至第一时间反应就是难道学历真的没有用吗?甚至为这个博士感觉到委屈。但具体情况是否还有其他的流程就不得而知,只能说读书人的世界可能有很多弯弯绕绕,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以下情况来进一步了解。


扬州大学为何要这样做?

1、为了应对清华博士申请的留学奖学金扣除。其实对于扬州方面也有相应的回答,就是为了应对清华博士申请留学奖学金扣除,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一些扬州大学的发展利益,而且这些资金也需要先进行回收。

2、出国期间每个月都会扣除一定的工资。对于博士生来说,如果出国期间每个月都会扣出一定的工资,对于扬州大学而言,清华博士出国期间,每个月都会扣出相应的薪资额度。其实这项规定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而且也是极其不利的。

3、毕业回国后会归还。扬州大学回应,对于这位清华博士而言,由于现在在海外进行留学并且进行深度的学习,等到回国之后会安排相应岗位,并且还对应的金额。


内容总结。

清华博士自曝入职高校5年后,月薪仅372元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为了能留住该博士才这样做的。因为大学方面也考虑如果给全部的话,万一学生最后出国不回来了,那么损失的则是自己学校的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3

清华的一位博士生自报自己入职高校5年后,月薪只有372元,对于这名清华博士生自曝自己的遭遇以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此事本人的看法就是高校的完全就是压榨人力。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清华大学是我国的高等学府,而且清华的博士生在毕业以后待遇方面是非常可观的,而作为国内顶尖的高校代表,所以很多考生都会为了考取这所名校而付出努力,然而令人低笑皆非的是清华的一位博士生入职了一个高校以后并且工作5年,然而月薪只有372元,说实话这位清华博士生的工资完全还不够自己的生活费,足以见得这位清华博士生在这所高校遭遇了很多难想象的事情。


对于此事本人的看法是高校存在压榨劳动力的行为
要知道清华大学本身作为国内的一个顶尖学府,很多人都表示清华大学出生的人在后面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都会受到特殊关照,同时在工资和待遇方面都要比其他学校出来的就业人员好得多,然而一名清华的博士生在一个高校工作5年工资仍然只有372元每个月,从这个事情上来看这所高校存在一定的压榨人力行为,对于这种行为相关部门一定要予以严处,同时也希望这名清华博士生要拿上手中的法律为武器,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总结
总的来说,清华大学是一个知名的学府,并且与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以及知名企业有着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当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就能够到这些公司进行工作,从而拿到丰厚的工资,然而清华的一位博士生在一所高校工作5年之后,工资每个月仍然是372元,对于这名清华博士生的遭遇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同情。
第2个回答  2022-08-03

我感觉很正常,如果他不出国游学一切事情就不会发生。

清华博士自报入职高校5年后月薪仅372元,这是当地高校按照正规流程去操作的。因为这个清华博士入职当地高校以后又选择了出国游学,他与学校签订了相应的协议,应该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学校入职,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返回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校老师反映学校一直是这样规定的出国留学的教师应该会暂扣部分工资,在回国入职以后会重新补发,也就是说现在他的月薪看着少,但在他回国正式入职以后工资会给他补齐,不会让他有相应的经济损失。这个清华博士在网上曝出相关的消息以后,他所供职的高校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称他所说的欠学校7万元与普通欠款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个清华博士当初决定去美国游学的时候,找学校预支了7万元的费用,只要这个博士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国入职,那么他可以拿着相应的发票去冲销这部分费用,到时他拿出多少发票,就能冲销多少,只要没超过7万元就可以,如果发票达到7万元,那么只要办理冲销手续,根本不需要偿还这7万元的费用。

事情的焦点就发生在到了时间以后这个清华博士没能按时回国,所以学校的财务部门才给他发了催收的短信。据说这个博士没能按时回国,与当地疫情和航班都有极大的关系,他的机票已经改签三次,但他超出规定时间,滞留期间所产生的费用都应该由自行承担。至于为什么月薪到账仅有372元,校方回应,所有出国老师都是这样的,出国期间会扣掉大部分的工资,等到回国后再补发给他们,也就是说这个博士回国以后继续去高校任教,那么之前扣掉的工资会全部给他补齐。这应该是高校为了防止人才流失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

第3个回答  2022-08-03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个月薪根本就不能够支撑他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做法特别不好。
第4个回答  2022-08-03
这个是不太公平的,而且也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