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什么

如题所述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花儿》艺术特色: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河州《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

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多唱山《花儿》。山《花儿》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

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