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二个“中国”,用汉字说汉话,发生战乱也能到中国避难吗?

如题所述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汉语也是我们的骄傲。汉字的意境美尤其在古诗文中有所体现。正如《赞汉字》中所写一般:“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曾经国富民强之时,汉字、汉语也广为传播,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小国,更是学汉字,说汉语。

汉字书法

我国就有一个周边国家,被称为“第二个中国”。当地人学习汉字,也说汉语,有人还说战乱时可以撤离到中国。这个国家就是缅甸的果敢。

细数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间中国都是强盛之邦,受万朝来贺,尤其是周边的附属国与藩国,都会向朝廷纳贡,国民也都学习中华文化。

汉字相传起源于黄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被传承了五千多年,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与中华儿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黄帝雕像

由于这些国家国力的不断提升,不少国家对汉字的学习热度在降低,开始发扬本国语言。但汉字在我国南部边境的果敢还是比较流行。该地区与云南接壤,土地面积为2700平方公里,原为我国领土,后归为缅甸,但地方风俗还是和云南相近,90%的果敢居民是华人血统。

果敢华人的历史起源于明朝末年,当时的明朝内部腐败,外有外族侵扰。屯兵云南的吴三桂被清兵拉拢,和南明皇帝朱由榔对战多年。在清兵越过山海关入主中原后,朱由榔自知亡国已成定局,就带着南明的军民、官员逃到了缅甸,被缅甸君主所收留。

果敢城镇

但吴三桂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旧主,而是为表对清廷的忠诚,率军杀入缅甸,逼迫缅方交出朱由榔。虽然缅甸君主本有心收留,却不敌吴军,无奈只好交出朱由榔。朱由榔被吴军杀害后,随他逃至缅甸的明朝人四散逃亡,有一部分人到了果敢地区定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