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适合什么人看

如题所述

适合有阅历能静下心的人.
《菜根谭》是明朝隐士洪应明所做,作者早年热衷功名,晚年隐居,潜心礼佛,自号还初道人(礼佛而号道人,确实有些怪)。《菜根谭》类似随笔录,没有连贯的脉络,只是作者的一些感悟句子。内容谈不上晦涩,但是也确实包含了作者的数十年人生感悟。当然,对于看经典之外的书籍,我一般是以较重的批判的眼光来看。《菜根谭》在明清之时都算不上受重视,但是近十几年来倒是确实掀起了一股热潮。总而言之,书中不乏深刻的感悟,但是也确实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作者想在一本书内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应用三家的观点——不得不说儒释道至深入处,确实是部分有所交通的——但是作者的境界似乎仍显不足,本想为虎添翼,但是最后却显得有些四不像。究其原因,作者虽然广泛涉猎三教,但是却没有一个作为根基的“道”。你说他学儒,他没有修齐治平,为生民开太平的志向,其言“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虽然有着经历世事的沧桑,但是也不免给人怕事的感受。你说他学道,学佛,却说“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有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可见他实际上读道读佛,却不信道也不信佛。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采用三教的部分观点和视角,却实际上对三者都没有信仰,自然是一个形似神不似,走向消极的结局。作者实际上不相信可以“超脱”,或者存在“持久的价值”。不论是寡欲,看破,超脱,静空,乃至“要以宇宙的宽广看问题,要从历史长河的长远看得失”之类的话虽然都是“高大上”,但都是建立在一个关键点之上——死亡不是终结——否则毫无意义。作者在全文中强调淡泊名利,去除欲望,强调名利等等一切的外在都是空,但是你要说这些是空,那就必然有物是实(当然这依然是分别,大道浑然,唯恍唯惚,不分阴阳,我这里退一步姑且论之)。然而在文中,作者的言语字里行间都是人死如灯灭,到头一场空的态度(也就是说洪居士一直在说空,却从来不提到实,或者他就不认为有什么是实?)。如果以这种思想作为认知思考的根基,那我可以说消极是必然的,之前的所有清净寡欲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死后就是什么都没有,那欲望去不去除有什么区别?心念澄不澄澈有什么不同?尽皆是一个死字罢了。从这个角度去看,那人生没有任何事是有意义的,不管是民族,国家,利益他人等等等等,反正死后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些事又去管他作甚?儒释道,儒家只言入世,道家更重出世,佛家入世出世尽皆圆满,但没有哪一个是消极的。此处舍生取义,修齐治平的儒家不谈,道家追求长生,相信能够以身合道,天人合一;佛家有轮回,此世之死从来不意味着结束,他们所共有的寡欲清净的修持方法是手段而非是目的,故而修行依然有勇猛精进,但是洪先生虽然总是反复强调名利不可恃,要求清心寡欲,但是却没说明这是为了什么,难道做这些仅仅是为如他所言“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求一好死?)”么?那可真是殆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菜根谭适合什么人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相当看重传统文化的国度,最早之前我们已经是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像诸子百家的习俗也是成为了我们所看重的行为品质,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所在,和所谓的那些个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是个人的修为,还是在整个社会上的处事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一直遵循的就是儒家的学说,而西方那种直来直去的方式还真是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也没有对错之分、优劣之别。

尤其是在我国的社会交际当中,我想还是有诸多的学问的,自古已经是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学说,若不遵守就会被淘汰,当然这其中也是有诸多能力相当出色的人。古人就在这复杂的交际当中是发现了一个奥秘,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还真不是说说而已,往往是具备了这样的两个特点,而《菜根谭》当中就给出了我们答案。

首先来自其中的一句:“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这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要告诫我们说,应该防患于未然。我们在社会上一定是能够看到很多看似胸有成竹的人物,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在他们的身上是看不到任何的担忧,有些看似相当危急的事情,在他这里却风轻云淡一般,而接下来他所采取的手段也是相当犀利,很多棘手的问题,好像在他们的手中是没有任何压力,实则这看似凶险的背后,是他们之前作出的准备。

要说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来,在关键的时候是否抗住压力,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一定要锻炼这样的行为方式,无论是任何的场合,一定要将自己的后路留好,任何事情一定要有预备方案,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比较容易得,留出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成,但是这其中就会去比较谁能够当机力段,谁的效率高, 只要自己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你就成为了别人眼中有本事的人。

而第二句话就是:“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则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们在日常的处事当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容纳百川,不应该自视过高。如上面所讲到的,在泥土多粪肥这样的地界,就会有诸多的植物,反倒是这清水当中竟然是没有了鱼,从中悟出的就是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想生存,就一定要懂得期道理,毕竟我们和周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人在处事的时候,往往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服,而有的人就是不受人待见,实则这就是跟他们的智慧有关,你能够包容多少人,就意味着你能够有多大的能量,反之就是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上面的这两句我想还是能够很好得到理解的,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处事高手,他们是将这两点看得相当透彻的,尤其是第二点,有人觉得这绝对不行,但是我们只要是不在违反法律等的情况之下,就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这样是百利无一害的,你学会了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7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于古代。古代人,要不就是追求仕途,要不然就是隐居,不问世事。

古代,或许是因为诱惑没有现代多,又或许因为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名留青史的人,实在数不胜数。都说乱世出英雄,当然,乱世也出文豪。

那么多的国学经典,或许《菜根谭》,才是最合适现代人的书籍。

因为书中既包含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囊括了赏月、弹琴的闲情逸致。

在追求理想的途中,碰壁了、累了、迷茫了的时候,或许读一读《菜根谭》,会找到属于您自己的那份曙光。
第3个回答  2020-12-23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1]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1.

简书,对我来说的好处就是,不管在这里写什么文章,都不会有说,你是在卖弄学识,不会有人说你在装有学识。

在这里,能尽情的发挥自己想要表达的任何想法,不用去在意任何的东西。这感觉,就好像是被关了很久,去到了一个草原,不管以何种姿势奔跑,不管如何大声喊叫,都不会有异样的眼光。那种感觉,原来是这样的幸福。

一直以来,就有爱看书的爱好。常常会在一些文章或是书上看到菜根谭三个字。

最初,还以为是食谱或者是菜谱,百度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本类似于论语的国学经典。

有时候吧,没文化真的很可怕。

《菜根谭》,是我看过这么多国学经典,最通俗易懂的一本。

用简洁的语言,引出人生各个方面的思考。

书中的内容,设计人世万象:劝善、立志、处世、修身、养性……品尝天地间的各种美妙景象,可谓无处不达,无所不包。因其睿智的思想,豁达的境界,清新的语境。并描绘出种种令人向往的人生佳境,数百年来流传于民间。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所著。

原来“宠辱不惊,先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火遍网络的这段话,出自于此。

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

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2.

现在的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整个世界,都弥漫这一股金钱的味道。

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却已经忘记了精神上的富裕。

当然,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于古代。古代人,要不就是追求仕途,要不然就是隐居,不问世事。

古代,或许是因为诱惑没有现代多,又或许因为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名留青史的人,实在数不胜数。都说乱世出英雄,当然,乱世也出文豪。

那么多的国学经典,或许《菜根谭》,才是最合适现代人的书籍。

因为书中既包含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囊括了赏月、弹琴的闲情逸致。

在追求理想的途中,碰壁了、累了、迷茫了的时候,或许读一读《菜根谭》,会找到属于您自己的那份曙光。

在不知如何修身养性时,或许读一读《菜根谭》,你那优雅的气质,就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或许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思想上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上当然有很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还是经商从政的谋略判识,《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消磨其智慧的光彩,因此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