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拒当北大教授,宁可在美国做服务生的数学天才张益唐,现怎样?

如题所述

有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人,也就有在外不愿回来的人。当年的钱学森冒着许多的艰难都要回国效力,不过也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是不愿意回的,像钱学森的侄子。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原因,近代还有一位数学家,他不同的是开始在美国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可他还是放弃了国内教授的头衔留在了美国。这个人名叫张益唐,他现在过得如何了呢?

张益唐,1955年出生在上海,十三岁的时候张家搬去了北京。因为那个年代的特殊性,张益唐的父母被分开下放到了两个农场,张益唐当时十五岁的年纪,他是跟着母亲的。而到了农场之后他再也不能看书了,因为在农场看书被别人发现会阻止,还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不过好在这样的时间并没有特别长久,几年之后张益唐回到了北京,但也只是担任了一个工人。

倘若他的人生就这样下去可能是在这方面比较在行,可张益唐不愿意,他爱学习。他想去北京大学学习,为此,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重新学习所有的高中物理和化学,当然,时间并不够,他只好把这两门学好。23岁的时候,张益唐通过自己的自学成功的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他迷恋数学是天生的,以前他父母没有去农场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教他很多。母亲在机关工作,父亲虽然是电气工程方面的教授,但长期忙于工作。张益唐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自己了解跟数学有关的东西。即使中间中断了学习,张益唐也不愿意放弃数学。后来他回忆说,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没有人能帮我。

凭着自己的毅力,张益唐在数学方面永远都是领先的,不会落后于人。对于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数学难题,张益唐从九岁的年纪就开始研究,他觉得研究数学的最大感受是数学是美丽的,值得一生去投入。可他后来的生活其实很不容易,1985年张益唐去了美国。他的老师之一的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很看好他,在他毕业之后几次邀请他回北大担任教授。

张益唐当时在美国因为一些缘由找工作很难,大学也不愿意收他当教授。为了维持生活,他做过许多事,给餐厅洗盘子、当服务生等等都干过。谈及为什么不听丁石孙的回国,有人是这样说的,他是觉得没有成就就回国不甘心。即使生活如此的不容易,张益唐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热爱的数学。

2013年的5月,他研究的有了重大突破。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这个重要问题此前还没有数学家实质的推动,张益唐这是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而他也已经到了近六十岁的年纪。算是熬到头了,这一年开始接连得到了美国的数个奖。

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其实他为此付出了许多年的磨难,可他没有放弃。大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位年近六旬,几乎没有发表过专业论文的人,竟然成为了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人物。现在张益唐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数学教授。2018年的时候,还得到了美国亚裔工程师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这位年近六旬,几乎没有发表过专业论文的人,竟然成为了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人物。现在张益唐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数学教授。2018年的时候,还得到了美国亚裔工程师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第2个回答  2021-03-17
后来他发表了关于数学的研究成果,也是一夜之间名利双收,当时他选择留在美国,可能是个人的意愿,别人也不能强求,但是现在的他在数学领域还是相当有成就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6
现在的他在美国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为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4个回答  2022-03-25
数学巨人,要是年轻时解答的话足以拿菲尔兹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