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学前教育的任务什么和方法

如题所述

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与众多的社会因素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生存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
(1)生存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复杂的、多变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①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学前儿童不论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还是接触其他社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精神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等。
(2)经济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经济条件,并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①经济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②经济发展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③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的变革影响着学前教育结构的变化;
④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知识传播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教育手段同样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3)政治
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权力机构和领导人的态度、意志对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与改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他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的话,则该地区的学前教育将会有与众不同的发展。
②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于比较好的,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为47.3%,部分城市幼儿入园率早就达到100%,农村幼儿入园率稍低但发展迅速。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4)文化
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言,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学前教育的中介,即文化传导一定的经济政治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性质与水平,如舆论文章、书籍、影视导向正是现实文化反映政治,政治的要求影响学前教育。
②文化还可以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学前教育,如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化渗入都不是现实经济的反映,但却在影响着学前教育。
(5)人口
人口是在一定地区和时间内的人的群体,组成人口整体不单纯以数量显示,还有着多种关系和区别,如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从属、劳动种类、年龄区分与趋向。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对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人口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重点。例如,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快,给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②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对学前教育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人口也对学前教育横向结构,即各级各类园所比例等产生影响。
③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例如,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增长快,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得学前教育难以普及,更难以深入偏远山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