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吊脚楼,曾以自然材料如茅草或杉树皮覆盖,也有用石板的,如今在鄂西地区,大部分已采用泥瓦作为屋顶材料。对于土家人民来说,建造吊脚楼是生活中的重要仪式。首先,他们挑选寓意吉祥的椿树或紫树,称为“伐青山”,取其春意盎然和子嗣繁盛的象征;
接着,进入“架大码”阶段,即加工梁柱,梁上绘有象征和谐的八卦、太极图和寓意丰收的荷花莲籽等图案;
然后是“排扇”工序,将加工好的梁柱榫接成木扇,严谨细致的工艺彰显出匠人的匠心独运;
立屋竖柱是关键步骤,选吉日,召集乡亲们共同参与,上梁前举行祭梁仪式,伴随着鞭炮声和邻居的祝福,一排排木扇被稳健地竖立起来,场面热闹而庄重;
随后,钉椽角、盖瓦、安装板壁,基础工程完成后,富裕人家会在屋顶装饰飞檐,廊洞下方雕刻龙凤,阳台木栏则被精心装点,增添了艺术美感。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