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暨:不只虾青素篇;传明酸详解(经典美白成分)

如题所述

伊暨虾青素精华原液中除了虾青素之外,最主要的功效成分就是传明酸;虾青素+传明酸这个组合也是目前虾青素类产品中使用较多的组合。那么关于传明酸你知道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你知道吗?传明酸=凝血酸=氨甲环酸

同一个东西,三个名字,翻译和习惯问题

传明酸从音译过来的。Benz翻译成“奔驰”就很棒,但“宾士”就差些意思。


传明酸的美白疗效最初是在1979年由一位日本医生发现的,他给患者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时候,发现患者的黄褐斑也减轻了。


自那之后有很多临床证据验证了这一现象。到今天口服传明酸已经变成了黄褐斑或者其他色素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美国皮肤病学杂志JAAD上的一篇回顾性研究:


口服传明酸治疗黄褐斑:

一项回顾性研究


口服传明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其实挺多的,挑出这一篇来介绍,有这么几个原因:



先看几个核心数据吧:


- 561位患者,91.4%女性,8.6%男性

- 503位有改善,56位无改善,

- 有改善的503位患者里,基本在2个月以内看到了效果




比较显著的前后对照,他们找了一位男性患者,泰国生中国人,尝试过多种疗法,效果都不明显,口服传明酸2个月之后有明显改善:



因为该研究是在新加坡进行的,所以患者多达426位是中国人,对我们的参考意义还是很大的。


这些常规疗法与传明酸做了比对,发现传明酸可以做单独的贡献,而不需要与其他手段进行捆绑。



上图统计显示,无论是单独使用传明酸、氢醌、维A酸、光电疗法,或者将几种疗法结合治疗,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改善。




前面那篇文献,讲的是经典疗法:口服。


外用涂抹有没有证据呢?


有的。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内自己的研究。这是由南京医科大学骆丹教授团队带来的研究成果:



纳米微针导入氨甲环酸对黄褐斑的疗效:一项随机,自身对照,半脸研究


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方面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这项试验把单独使用传明酸和纳米微针导入传明酸都一起做了,结果是比较全面的。


前面我们讲过,人体皮肤的角质层,保护性高于渗透性,所以如果可以借助外力打开角质层,就可以大大提高功效成分的利用效率。


一共有30位女性入组,受试者随机半侧脸使用微针结合传明酸的疗法,另外半侧只涂抹0.5%的传明酸。持续12周,每4周取一次VISIA数值,最后再结合仪器评分和受试者自评。


经过12周的治疗,两侧脸都有显著改善,使用微针的一组改善得更好。统计结果就不赘述了,放两组对比图片:


微针导入传明酸侧,可以看到棕色斑显示的结果有显著改善。



只用传明酸侧也有改善,只是没有对侧那么明显。



由于国人黄褐斑会并发皮肤敏感(这也是为什么氢醌在美国是一线用药,在国内却很少直接使用的缘故),作者还观察了皮肤敏感的改善(VISIA红色区):



事实证明,这种疗法对于黄褐斑的整体治疗(色素改善与角质层改善)都有帮助。


至于传明酸的美白机制,目前学术界有这么几个主流观点:




所以伊暨虾青素除了提亮美白之外,还有淡斑、淡化皱纹的功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