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22

如题所述

2022年文化产业十大趋势为:

1、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

2022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完成到2035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未来我们将在文化产业开展全方位的发展布局,坚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加强科技发展规划,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在互联网大潮中积极应变,加强年轻化传播,促进智能化发展。

2、文化产业继续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不断转型升级,而这在未来依然且始终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实践,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搭乘“数字快车”,文化产业也在朝着家庭化、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科技创新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将是未来10年的时代主题。

3、电子竞技成为被主流认可的文化活动

如今,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2022年杭州亚运会,响应了12月13日亚奥理事会在官网“支持鼓励单项协会和各自对应的虚拟运动合作”的口号,也标志着电子竞技作为年轻人喜爱的竞技赛事,已经走在了规范化、成熟化、体系化的道路上。

在未来,电子竞技将越来越成为被主流认可的一项文化活动,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健康与生态问题成为关注重点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等等关键词将愈发成为广大人民的新诉求。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健康养生与人居环境质量的问题也日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当下,我国不再着眼于追求纯粹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一目标,而开始不断关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话题。

5、美育成为社会新风尚

2021年,美育教育利好政策频出,美育已经被提到时代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已然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发展机遇。2021年4月,教育部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2021年5月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有关情况》(以下简称《情况》)。

6、双循环格局进一步完善

自2020年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来,我国便致力于在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文化产业领域,这一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也将在未来更加清晰明确。

7、严格、规范化网络管理成为常态

规范且明朗的网络环境对于促成虚拟性公共空间的和谐、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网络平台的规范化管理,积极介入监督,加强正向引导。尤其是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一代,更是要着力于建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8、广播电视领域行业法规将明确化

2021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我国首部广播电视法将要在未来出台。

意见稿提出,国家将加强智慧广播电视建设,推动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提升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广播电视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深度融合发展。

9、网络发行机制更加成熟

经过了2020年疫情的网络电影大爆发,本年度网络电影无论在制作还是在发行方式上都更加成熟及多元。多部预备于院线发行的电影转为网络首发,如《东北恋哥》等,为网络电影市场带来了更加成熟和精良的制作。

10、原创性文化艺术内容质量提升

2021年末,《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出台,对于当前常见的短视频剪接、授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种管理规定之下,一部分基于二度创作、视频搬运的内容制作模式将难以再成为竞争致胜的法宝,也因此开始倒逼内容生产者朝着提升质量、注重原创、深耕内容的方向发展转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1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次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行业同比营收实现正增长

从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情况来看,2017-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波动变化,到202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有6.0万家。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比2019年增长2.2%,与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实现正增长。

东部地区企业营收占比超七成

从区域营收情况来看,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并且占全国总规模比重分别为75.1%、14.9%和9.2%;东北地区仍处于下降区间,占比仅有0.9%。整体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企业经营实力占据全国主导地位。

内容创作生产营收占比最高

分行业类别看,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内容创作生产23275亿元,占比23.6%;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8808亿元,占比19.1%;创意设计服务15645亿元,占比15.9%;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9382亿元,占比9.5%;文化投资运营451亿元,占比0.5%;文化装备生产5893亿元,占比6.0%;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3个行业营收占比分别为1.1%、10.6%和13.7%。

“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

从行业新业态来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包括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实现营业收入31425亿元,比2019年增长22.1%,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6.6、3.9和0.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行业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9%,比2019年提高9.0个百分点。

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5个行业小类的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20%。反映出国内“互联网+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强劲。

2021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文化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文化市场复苏态势将不断巩固。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