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题所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必须尽快贯彻落实传统文化在终身教育体系的覆盖。将国学教育、传统文学艺术教育全面融进当下各个阶段的教育类型。纵向上从幼儿启蒙教育到大学教育到继续教育,横向上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要全面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宣传,不仅是对青少年儿童,对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将传统文化常识、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渗透进各行各业的文化思想教育中,为全社会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便捷的渠道。

最后,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促进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和生活化,便于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全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进一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精神力量的前提,因此必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各种文学成果、精神价值观、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代表着各民族发展延绵至今一直奉守的精神信仰,是民族发展之本。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精神内涵能够指导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坚持兼收并蓄,宽容豁达的高贵民族品质和宏大格局,弘扬文明古国之风。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挖掘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内涵之外,还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形式的创新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结合多媒体信息等现代传媒手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共同体崇高精神理念全面渗透进当代影视、艺术、传媒等多个行业领域,以此提高社会大众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15
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全体中华儿女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让各族人民有一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家庭亲切感,有一种互助互爱、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感,有一种共建共享、共担风雨、命运与共的责任感。这些意识感觉形成于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动过程,又对这种互动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觉、信守的观念以及行动的意志取向,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存续发展的支撑性条件与制约性因素。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