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失眠、上热下寒,可能是心肾不交

如题所述

老刘最近总觉得口热舌干,晚上睡觉发热,但脚又很凉。每晚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又惊醒好几回,去看中医,大夫说:“你这是心肾不交啊!”听得老刘是云里雾里,“心肾不交”代表什么意思?


一、中医名词:心肾不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结作用,将脏腑、形体、官窍统一起来。脏腑之间各自都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其中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在下者以上升为顺,在上者以下降为和。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这种心肾之间的阴阳水火升降的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动态平衡,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

正常情况下,人是一个血液流通的整体,应该是上边热,下边也热,上边凉,下边也凉。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肾气亏虚的时候,肾水不能上输于心,人就容易口热舌干、骨蒸潮热,或者心阳不足的时候,心火不能下输于肾,人就会焦虑烦躁,失眠多梦,主要表现就是“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

上热: 心胸发热烦躁,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上火,口腔溃疡,嗓子干痛,牙痛,皮肤干燥,流鼻血等; 下寒: 大便粘腻、手脚冰凉,关节异常寒冷,女性常见的有痛经、血块等。

二、如何变成心肾不交的?

1.用脑过度

我们的思考离不开心的功能发挥,心阳必须长期旺盛、充足,才能支撑我们的心智。脑主神属肾,脑主管精神、意识、思维;肝主情志;脾主思虑。

当我们长期精神紧张、用脑过度、焦虑、压力大,伤害了我们身体的三个重要脏器:肝、脾、肾,导致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肾阳不足,不利于全身气血循环。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用脑想事情的时候,大量气血就会往上引,下半身气血不足,长时间如此,就造成上半身过热,下半身火力不足。

2.活动少

我们人体的经络,就像身体中的各种管道,而我们一天中有70%的时间都在坐着。结果就是,手在动,大脑在活动,嘴巴在不停地说话吃东西,上边动的多,气有余,就成了火;但是我们的下半身却一直坐着,中焦堵住,经络不通,脾胃也难以运化,火无法引领到下身,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三、如何才能“心肾相交”?

1. 合理饮食,调理身心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 养生 的最终落脚点。现在的 社会 讲究的是高效率、快节奏,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或工作压力,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我们的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 健康 。

《黄帝内经》说:“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情志失调,气机紊乱,直接影响我们脏腑的功能,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平时多运动,多冥想,避免熬夜导致症状加重;饮食上要多吃五谷杂粮,新鲜瓜果蔬菜,限酒少烟,少喝浓茶、咖啡及其他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心肾不交的人还应该补血养心,可以适量多吃一些紫米、樱桃、黑豆、大枣、大枣、龙眼等食物。


2.手心搓脚心,补肾水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方法,这里面融汇了很深的中医道理。

我们的脚底板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而我们的手上的劳宫穴。

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这样做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疏通人体的气机,气机顺了,经脉通了,小毛病自然就好了,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而且对高血压的病人也非常有好处,可以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涌泉穴顾名思义,乃人体之阴穴,犹如泉水涌出,以通行全身经络血脉。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穴位,摩擦此穴,可以补肾益精,通调气血,增强身体体质,使身体更 健康 。

点按涌泉即点按足心。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脚洗净,盘膝坐于床上,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点足心,每次点下去的时候要隐隐地疼,每天睡前按摩几分钟,就会让身体逐渐暖和起来,帮助人安然入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