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之居民,皆言令之爱民出于至诚,其洁清自矢,为从前清官所未有,翻译

如题所述

于是向居民打听。众口皆碑,都说桂知县爱民,出于一片至诚,连过去的清官都比不上.
你可以看下这篇,应该就是你做的文言文翻译
倍受林则徐左宗棠推崇的清朝知县——桂超万
桂超万(1784-1863),字丹盟,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县)人。清道光十六年补栾城知县,十七年回任,后升永定河同知、扬州府知府,累官至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政绩载入《清史 循吏传》中。著有《惇裕堂古文》四卷,《养浩斋诗稿》九卷,续稿五卷,《宦游纪略》六卷。
桂超万在栾城任职四年(1837-1841),刚直清廉,体恤民情,政绩卓著。《栾城县志》清同治本这样描述“慷慨任事,察民疾苦,好文学,乐造多士”。
在任主要政绩:一是抓捕盗贼。当时县内盗贼成患,人民惶恐不安。他组织团练全力抓捕,且不分地域,常常与邻县联合,在交界的地方攻破盗贼的老巢,盗贼横行之风很快平息。
二是疏浚河道,治理水患。他带领百姓疏浚境内洨河、金水河,修筑洨河长堤,使内水畅其流,境内不再发生水灾。又平整道路,使车马能驰骋,人民往来便捷。
三是免累民。他限定绅户免役的土地不超过三十亩,以免增加百姓负担。
四是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他劝勉百姓种植树木、饲养牲畜、打井、积粪、种植薯芋以备荒年。
五是发展教育事业。他修复书院、设立义塾,教化乡民毋信邪教。时蝗灾严重,邪教者借此造谣惑众,弄得人心惶惶。他以书院义塾为阵地,讲授经学,传授科学常识,使不少参加异教的人改邪归正。
六是倡导续修县志。栾城县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来的150多年间末曾修志。他上任不久就倡导续修县志,该志叙述详明,繁简得宜,卷目齐备,记事中肯,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来栾城任上以前,桂超万任江苏阳湖知县。因为成功地办结了两起讼事,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得悉后,非常赏识心地善良,机警睿智又办事果敢的桂超万,夸其“以经术为治术,听断有内心判语,可入资治新书”,调其任丹阳知县。在丹阳任上,桂超万也留下了智断讼案的佳话。
道光十八年,26岁的左宗棠从汉口出发赴京参加第三次会试,途经栾城时,到街上观光,见到桂超万发布的告示,劝百姓从事农业,讲授种植木棉和薯芋的好处,甚至介绍备荒的招数,无微不至。
左宗棠心中大奇:如今还有这般爱民的好官?于是向居民打听。众口皆碑,都说桂知县爱民,出于一片至诚,连过去的清官都比不上。不由心仪这位好官,铭记在心。进京以后,遇见知交故友,逢人便说这件事。在京城做官的长沙人劳崇光告诉他,这位桂县令名叫桂超万。
若干年过去,左宗棠仕途发迹。同治二年,出任闽浙总督,八十多岁高龄的桂超万,以道员身份代理福建按察使。左宗棠敬重他为人刚直。桂超万去世后,左宗棠在给写给一位徐中丞的信中说:“桂丹翁之亡,令人神伤不已。忆昔会试北行,道出栾城时,聆其政声洋溢,已心仪而敬慕之。”
光绪初年,当时已是大学士、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和福建巡抚徐宗干以桂超万洁己勤民,循声卓著,分别上了一道奏疏给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请求国史馆将已故的福建按察使桂超万的生平事迹编入国史循史传。
左宗棠疏曰:“道光十七年,臣宗棠会试北上,道出栾城,偶游城市,见知县桂所示谕,劝民耕种,并示以种植木薯,棉芋之宜,以及备荒之策,甚为备。询之居民,皆言令之爱民出于至诚,其洁清自矢,为从前清官所未有,心窃异之。”云云。慈禧、光绪准奏,桂超万的生平事迹被国史馆收录,后入民国间撰编的《清史稿》“循吏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